中暑临床表现
|
临床特点 |
处理原则及预后 |
先兆中暑 |
头昏、头痛、口渴、多汗、全身疲乏、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 |
立即撤离高温环境,在阴凉通风处安静休息并补充清凉含盐饮料,即可恢复,轻症中暑 体温升高者及时行物理降温 |
轻症中暑 |
除上述症状加重外,体温升至38℃以上,出现面色潮红等表现 |
|
重症中暑 |
包括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 |
降温速度决定预后,应在1 小时内使直肠温度降至37.8~38.9℃ |
热痉挛 |
热痉挛常表现为严重的肌痉挛伴有收缩痛,主要累及骨骼肌 |
|
热衰竭 |
常发生于老年人、儿童和慢性疾病患者 由于体液和体钠丢失过多引起循环容量不足所致 表现为多汗、疲乏、无力、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和肌痉挛;可有明显脱水征;体温轻度升高;无明显中枢神经系统损伤表现 |
|
热射病 |
是一种致命性急症,主要表现为高热(直肠温度≥41℃)和神志障碍;早期受影响的器官依次为脑、肝、肾和心脏 |
|
劳力性 |
主要是在高温环境下内源性产热过多,患者多为平素健康的年轻人 此种患者可发生横纹肌溶解、急性肾衰竭、肝衰竭、DIC 或多器官功能衰竭,病死率较高 |
|
非劳力性 |
主要是在高温环境下体温调节功能障碍引起散热减少 多见于居住拥挤和通风不良的城市老年体衰居民 病初表现行为异常或癫痫发作,继而出现谵妄、昏迷和瞳孔对称缩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