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褥期处理
(1)产后2小时 产后2小时内极易发生严重并发症,如产后出血、子痫、产后心力衰竭等,故应在产房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子宫收缩情况及阴道流血量,并注意宫底高度及膀胱是否充盈等。最好用弯盘放于产妇臀下收集阴道流血。若发现子宫收缩乏力,应按摩子宫并肌注子宫收缩剂(缩宫素或麦角新碱)。若阴道流血量虽不多,但子宫收缩不良、宫底上升者,提示宫腔内有积血,应挤压宫底排出积血,并给予子宫收缩剂。若产妇自觉肛门坠胀,多有阴道后壁血肿,应进行肛查确诊后给予及时处理。在此期间还应协助产妇首次哺乳。若产后2小时一切正常,将产妇连同新生儿送回病室,仍需勤巡视。(2)饮食 产后1小时可让产妇进流食或清淡半流食,以后可进普通饮食。食物应富有营养、足够热量和水分。若哺乳,应多进食蛋白质、热量丰富的食物,并适当补充维生素和铁剂,推荐补充铁剂3个月。
(3)排尿与排便 应鼓励产妇尽早自行排尿。产后4小时内应让产妇排尿。产褥早期腹肌、盆底肌张力降低,容易便秘,鼓励多吃蔬菜并及早下床活动。(4)观察子宫复旧及恶露 每日应于同一时间手测宫底高度,以了解子宫复旧情况。每日应观察恶露数量、颜色及气味。若子宫复旧不全,红色恶露增多且持续时间延长时,应及早给予子宫收缩剂。若合并感染,恶露有腐臭味且有子宫压痛,应给予广谱抗生素及甲硝唑控制感染。
(5)会阴处理 用0.05%聚维酮碘液擦洗外阴,每日2~3次,平时应尽量保持会阴部清洁及干燥。会阴部有水肿者,可用50%硫酸镁液湿热敷,产后24小时后可用红外线照射外阴。会阴部有缝线者,应每日检查切口有无红肿、硬结及分泌物。于产后3~5日拆线。若伤口感染,应提前拆线引流或行扩创处理,并定时换药。(6)观察情绪变化
(7)乳房护理 推荐母乳喂养,按需哺乳。母婴同室,早接触、早吸吮,于产后半小时内开始哺乳,哺乳的时间及频率取决于婴儿的需要及乳母感到奶胀的情况。产褥期保健
(1)适当活动及做产后健身操。(2)计划生育指导 原则:哺乳者工具避孕为宜;不哺乳者可选用药物避孕。
(3)产后检查 包括产后访视和产后健康检查。产妇访视至少3次,分别于产妇出院后3日内、产后14日、产后28日进行。产妇应于产后6周去医院做产后健康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