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执业医师考试日本血吸虫病临床表现与诊断相关知识点
血吸虫病是由血吸虫的成虫寄生于人体门静脉系统内所引起的地方性疾病。
病原体 |
我国流行的是日本血吸虫(简称血吸虫病) |
主要病理改变 |
其虫卵引起的肝脏与结肠的肉芽肿是本病的主要病理改变 |
传染源 |
患者和保虫宿主,牛是重要的保虫宿主 |
传播途径 |
钉螺为血吸虫的唯一中间宿主,尾蚴主要通过皮肤、黏膜与疫水接触受染 |
急性期 |
发热 |
为本期主要的症状,发热的高低、期限和热型视感染轻重而异 |
胃肠道症状 |
食欲减退、腹痛和腹泻等 |
|
过敏反应 |
以荨麻疹多见,血中嗜酸性粒细胞显著增多是其显著特点 |
|
肝脾肿大 |
绝大多数急性期患者有肝脏肿大 |
|
慢性期 |
可无明显临床症状 |
|
晚期 |
主要指血吸虫性肝硬化,分为巨脾型(在慢性患者中最多见)、腹水型、结肠肉芽肿型和侏儒型 |
日本血吸虫病诊断
流行病学资料 |
疫水接触史对诊断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
|
临床表现 |
急性血吸虫病 |
可有畏寒、发热、肝脾大和荨麻疹等 |
慢性血吸虫病 |
有腹泻及脓血便表现,伴肝脾大、腹水及水肿、侏儒症等 |
|
实验室检查 |
末梢血嗜酸性粒细胞增高 |
对急性血吸虫病的诊断有参考价值 |
粪便中检出虫卵或毛蚴 |
是主要的确诊依据 |
|
B 型超声 |
肝脏实质呈鱼鳞状或龟背状光带型网络状分布,是晚期血吸虫病的一种特征性表现 |
|
CT 扫描 |
重度肝纤维化者可表现为龟背样图像 |
支持与对症治疗,吡喹酮为目前病原治疗的理想药物。预防以灭螺与查治患者病畜为重点。
相关习题:男性,40岁,湖北人,一月前因捕鱼着凉,近日发热,体温38.5℃,腹泻稀便。查:无欲外观,周身可见荨麻疹,无黄疸,肝肋下1.0cm,脾肋下2.0cm.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5×109/L,嗜酸性粒细胞40%,其最可能的诊断是
A.伤寒B.病毒性肝炎
C.阿米巴肝脓肿D.急性血吸虫病
E.粟粒性结核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