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病毒DNA的整合似乎是随机的,可见不同的克隆性染色体异常,包括三体3,7和21,以及染色体6号长臂上6q和6q21带的断裂,检测出多个丢失和易位或失去X染色体,在某些患者中也检测出极复杂的染色体异常,在ATLL特别是淋巴瘤型和急性型患者中检测出不少肿瘤抑制基因,包括CDK抑制基因(P15,P16)、P53和RB的突变或失去功能,也曾证明P21过度表达。
在病因学上,HTLV-1虽与ATLL的发生有关,但后者的确切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虽然HTLV-1 tax蛋白的功能是通过核内转录分子的活化而作为某些细胞基因,包括IL-2、IL-2Rβ和c-fos细胞基因的活化因子(activator),并通过病毒CREB/ATF部位强有力地活化病毒基因的转录,但体外tax活化HTLV-1感染T淋巴细胞,是通过上述途径诱导细胞多克隆性增殖,而且自感染至起病的潜伏期可长达60年,提示ATLL的肿瘤发生还有其他机制。近年研究提示ATLL的恶性转变为多次打击现象,不相关联的基因改变对ATLL的肿瘤发生也重要。这些基因改变可能是引起不同期和类型(隐匿、慢性、淋巴瘤、急性)ATLL的原因。P16和P53基因系重要的细胞周期负调节者在肿瘤常示突变。近年研究这两种基因在原始ATLL细胞中的改变频率高,且与急性型而非慢性型有关。另外,P16基因改变与ATLL细胞的生长率有关,提示其改变可能与隐匿或慢性型向急性或淋巴瘤型ATLL的发展有关。上一篇:成人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临床表现
下一篇:成人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的分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