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间各种内分泌腺处于活跃状态,各器官系统的生理变化对甲状腺功能均会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是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所致的一系列症状的总称,发生率为0.1%左右。妊娠期甲亢最常见的病因是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Graves病),占85%以上。
妊娠期处于相对碘缺乏状态,受体内胎盘激素的影响,甲状腺处于相对活跃状态,甲状腺体积增大,较非孕时增大30%~40%;TSH和hCG具有共同的α亚基,早孕期高水平的hCG能刺激TSH受体,抑制TSH和增加T4。以上妊娠期生理状态给甲亢的诊断带来一定困难。妊娠最初3个月,由于高水平的hCG能刺激TSH受体,甲亢可能会加重,在孕前接受抗甲状腺药物治疗者,此时常需调整抗甲状腺药物的剂量。妊娠中、晚期免疫抑制加强,病情可能缓解。但产后免疫抑制解除,部分患者甲亢病情会一时性加重。
轻度或经治疗控制良好的甲亢患者,通常对妊娠无明显影响。重度及未控制的甲亢可导致妇女受孕率低;妊娠后容易引起流产、早产、胎儿生长受限、低体重儿出生率、围生儿死亡率及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率增高。妊娠中、晚期免疫抑制加强,病情可能缓解。但产后免疫抑制解除,部分患者甲亢病情会一时性加重。
轻度或经治疗控制良好的甲亢患者,通常对妊娠无明显影响。重度及未控制的甲亢可导致妇女受孕率低;妊娠后容易引起流产、早产、胎儿生长受限、低体重儿出生率、围生儿死亡率及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率增高。妊娠早、中期开始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甲状腺功能控制良好者,早产和早产低体重儿发生率明显降低。
自身免疫相关的甲亢,母体内的抗体可通过胎盘影响胎儿甲状腺功能。如Graves病,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中甲状腺刺激免疫球蛋白(TSI)为IgG,分子小,易通过胎盘,刺激胎儿T4、T3增加,引起胎儿甲亢;而促甲状腺刺激激素结合抑制免疫球蛋白(TBII)可通过胎盘抑制胎儿T3、T4产生,引起胎儿甲减;孕期母体服用的抗甲状腺药物(ATDs)也可通过胎盘,抑制T3、T4产生,引起胎儿甲减,TSI、TBII、ATDs三者的平衡决定胎儿甲状腺功能。新生儿体内的TSI及TBII继续刺激或抑制甲状腺功能,出现新生儿甲亢或甲减。有些药物还有致畸作用。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既往甲状腺疾病史,一般不难诊断。由于正常妊娠可出现类似甲亢的表现:如情绪不安、怕热、易激动、脉搏快、心悸、早孕期体重下降等,容易与甲亢混淆。以下症状和体征可提供作为诊断依据:怕热、多汗;食欲增加,但体重随孕周增加不足;休息时心率超过100次/分;脉压>50mmHg;甲状腺弥漫性肿大、突眼及手震颤。实验室检查是诊断甲亢的重要方法,绝大多数甲亢患者FT3、FT4升高,TSH降低,个别亚临床甲亢患者FT4在正常范围或正常范围上限,但TSH是降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