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人和相关人员的心理支持
急危重症患者多为急性发病,病情复杂多变,由于缺乏思想准备以及对疾病本身认识不足,患者及家属心理反应强烈,表现出明显的情绪心理反应,包括焦虑、恐惧、急躁易怒、孤独抑郁、期待、依赖,甚至出现悲观绝望。急救护理中,护士在抢救患者生命的同时,应该做好心理护理,有选择性地为患者提供信息,解释病情,及时安慰,给予心理疏导,稳定患者情绪,增强患者及其家属的安全感与信任感。
1﹒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
无论是在急救现场或院内急诊室,医护人员应该热情接待患者,耐心细致地查看病情,同时护士要多给患者关心、照顾,鼓励患者积极参与急救活动中,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简要讲解相关疾病知识,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及情绪心理变化
患者病情与情绪可相互影响。护士要熟悉急危重症患者的心理特点,应针对患者实际情况进行心理护理。①对于紧张、恐惧的患者,在护理工作中特别需要有耐心,主动与患者进行交谈,内容可涉及患者病情、治疗措施解释说明,同时也可以遴选患者喜欢的话题,转移患者对于自身疾病的注意力。②对于急躁、易怒的患者,一方面应从患者的立场,换位思考。
上一篇:神经学科护士的思维训练的重要性
下一篇:急救管理之环境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