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考试知识点病毒性肝炎胶相关习题
病毒性肝炎由甲、乙、丙、丁、戊、庚型肝炎病毒引起。甲型和戊型肝炎由肠道传染,乙型、丙型和丁型肝炎由非肠道途径传染;甲型、乙型、戊型和丙型肝炎的潜伏期分别为15~50天、60~180天、2~9周和7~8周。
1. 基本病理变化
(1)肝细胞变性和坏死 变性包括细胞水肿和嗜酸性变;坏死有嗜酸性坏死和溶解坏死。肝细胞水肿是广泛且常见的病变,表现为肝细胞肿大,胞质疏松呈网状、半透明,称胞质疏松化。水变性进一步发展,肝细胞肿大呈球状,胞质几乎完全透明,称为气球样变。肝细胞嗜酸性变表现为肝细胞胞质水分脱失而浓缩,嗜酸性增强,胞质颗粒性消失。若进一步发展则细胞核消失,变为均匀红染的圆球状小体,称为嗜酸性小体,其本质是单个细胞坏死,属细胞凋亡。
肝 细胞溶解坏死分为:①点状坏死,表现为几个肝细胞坏死并有炎细胞浸润,常见于急性普通型肝炎;②碎片状坏死,指肝小叶周边界板处肝细胞的小片状溶解性坏死,常见于慢性肝炎;③桥接坏死,指中央静脉与汇管区之间、两个汇管区之间、两个中央静脉之间出现的互相连接的坏死带,常见于中度与重度慢性肝炎;④大片坏死,指几乎累及整个肝小叶的大范围坏死,常见于重型肝炎。(2)炎细胞渗出 汇管区和肝小叶内可见炎症细胞浸润,浸润的炎症细胞主要为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有时可见少量浆细胞和中性粒细胞。
(3)增生性反应 肝炎时Kupffer细胞、成纤维细胞反应性增生,以及胆管上皮细胞增生和肝细胞再生。2. 临床病理类型及病变特点
目前国内将病毒性肝炎分为急性、慢性及重型肝炎三大类:(1)急性普通型肝炎 可分为黄疸型和无黄疸型。病变以肝细胞变性为主,其中以肝细胞胞质疏松化和气球样变、肝细胞嗜酸性变和嗜酸性小体形成为主。坏死病变较轻,表现为肝小叶内散在的点状坏死。黄疸型急性普通型肝炎坏死灶稍多、稍重,可见毛细胆管腔内胆栓形成。
(2)慢性普通型肝炎 过去一直将慢性肝炎划分为慢性活动性肝炎及慢性迁徙性肝炎两种类型,现在认为二者可随病毒的复制状态和机体免疫反应状态的变化而互相转化,故1995年我国提出了根据病理变化的程度将慢性肝炎分为轻、中、重度三类:①轻度慢性肝炎:有点灶状坏死,偶见轻度碎片状坏死,汇管区纤维组织增生,肝小叶结构完整。②中度慢性肝炎:肝细胞坏死明显,可见中度碎片状坏死及特征性的桥接坏死。肝小叶内有纤维间隔形成,但小叶结构大部分保存。③重度慢性肝炎:肝细胞坏死严重且广泛,有重度的碎片状坏死及大范围桥接坏死。坏死区出现肝细胞不规则再生。小叶周边及小叶内纤维组织增生,并可形成纤维条索状连接,分隔肝小叶结构,晚期出现小叶结构紊乱,形成假小叶。(3)重型肝炎 本型病情严重,根据起病急缓及病变程度,可分为急性重型和亚急性重型两种。
1)急性重型肝炎:起病急,病变发展迅猛,病死率高,故又称暴发型或电击型肝炎。病理变化表现为肝细胞坏死严重而广泛,坏死自小叶中央开始,向四周扩展,呈弥漫性片状(坏死面积约占2/3)。肝窦内及汇管区有多量淋巴细胞及吞噬细胞浸润。肝细胞再生现象不明显。肉眼观,肝体积显著缩小,尤以左叶为甚,重量减至600~800g,质地柔软,包膜皱缩。切面呈黄色或褐红色,故又称急性黄色(或红色)肝萎缩。本型肝炎大多因肝功能衰竭而死亡,如能度过急性期,部分病例可发展为亚急性重型肝炎。2)亚急性重型肝炎:多数是由急性重型肝炎迁延而来,或一开始病变就比较缓和呈亚急性经过。少数病例可能由普通型肝炎恶化而来。病程1至数个月。本型肝炎的病理特点是大片的肝细胞坏死(坏死面积约占50%)同时出现肝细胞结节状再生。由于坏死区网状纤维支架塌陷和胶原纤维化,致使再生的肝细胞失去原有依托呈不规则结节状。小叶内外有大量炎细胞浸润。结节间小胆管增生,常见胆汁淤积形成胆栓。肉眼观,肝脏不同程度缩小,被膜皱缩,呈黄绿色,故又称亚急性黄色肝萎缩,病程长者可出现坏死后性肝硬化之改变。
相关习题:
1. 肝体积明显缩小,外观黄绿色,表面呈结节状,光镜下见肝细胞大片坏死,同时可见肝细胞再生结节,明显淤胆,大量炎症细胞浸润,结节间纤维组织及小胆管明显增生,根据上述病变应诊断为
A. 急性黄疸性普通型肝炎
B. 重度慢性肝炎
C. 急性重型肝炎
D. 亚急性重型肝炎
E. 门脉性肝硬化
答案:D
【解析】亚急性重型肝炎多数是由急性重型肝炎迁延而来,或一开始病变就比较缓和呈亚急性经过。病理特点是大片的肝细胞坏死,同时出现肝细胞结节状再生。小叶内外有大量炎细胞浸润。结节间小胆管增生,常见胆汁淤积形成胆栓。肉眼观,肝脏不同程度缩小,被膜皱缩,呈黄绿色,故又称亚急性黄色肝萎缩。
2. 肝穿刺活检,镜下见肝细胞弥漫性疏松化,气球样变,点状坏死及嗜酸小体形成。病理诊断是
A. 急性普通型肝炎
B. 急性重型肝炎
C. 亚急性重型肝炎
D. 慢性持续性肝炎
E. 慢性活动性肝炎
答案:A
【解析】 急性普通型肝炎光镜下肝细胞出现广泛的变性,且以细胞水肿为主,表现为肝细胞胞质疏松淡染和气球样变,肝细胞坏死较轻,以点状坏死为主,有时可见嗜酸小体形成。因此,肝细胞体积增大,排列紊乱拥挤,肝窦受压而变窄,肝细胞内可见淤胆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