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助理医师考试病理学答疑淤血
器官或局部组织静脉血液回流受阻,血液淤积于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称淤血或静脉性充血,是一被动过程。
1. 淤血的原因
(1)静脉受压 静脉受压使管腔发生狭窄或闭塞、血液回流受阻导致相应部位的器官和组织发生淤血。如妊娠子宫压迫髂总静脉引起的下肢静脉淤血。(2)静脉腔阻塞 常见于静脉血栓或瘤栓形成。由于静脉分支多,相互吻合,静脉淤血不易发生。只有当静脉腔阻塞而血流又不能通过侧支回流时,才发生静脉性充血。
(3)心力衰竭 二尖瓣或主动脉瓣狭窄和关闭不全,高血压病后期或心肌梗死引起左心功能不全时,可导致肺淤血。因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症等疾病引起肺源性心脏病导致右心功能不全引起体循环淤血,可造成肝、肾和下肢等器官淤血。2. 淤血的病理变化
由于静脉回流受阻,血液淤积在扩张的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故淤血的器官和组织体积增大;由于淤血区血液流动缓慢、缺氧,氧合血红蛋白减少,还原血红蛋白增多,故淤血脏器呈暗红色。毛细血管淤血导致血管内流体静脉压升高和缺氧,其通透性增加,产生漏出液潴留在组织内,引起淤血性水肿,甚至淤血性出血。光镜下小静脉和毛细血管扩张充盈,可见出血,间质水肿。3. 常见器官淤血举例
(1)肺淤血 多为左心衰竭引起,左心腔内压力升高,阻碍肺静脉回流,造成肺淤血。肉眼表现为肺脏肿胀、重量增加、色暗红或呈棕褐色,质地变硬。切面流出泡沫状红色血性液体,光镜下急性肺淤血见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肺泡壁增厚,肺泡腔内充满水肿液及出血。慢性肺淤血时,可见肺泡壁变厚及纤维化,肺水肿、肺出血,并见大量吞噬含铁血黄素的巨噬细胞,称为心力衰竭细胞。长期慢性肺淤血可致肺脏褐色硬化。肺淤血患者临床上有明显气促、发绀及咳出大量粉红色泡沫痰等。(2)肝淤血 主要见于右心衰竭,肝静脉回流受阻,致使肝小叶中央静脉及肝窦扩张淤血。
急性肝淤血时肝脏体积增大,暗红色。镜下中央静脉及肝窦扩张,小叶中央可见肝细胞萎缩、坏死,周围肝细胞发生脂肪变性。慢性肝淤血时,肝小叶中央严重淤血呈暗红色,多个肝小叶中央淤血区相连,而肝小叶周边肝细胞因脂肪变性为黄色,致使肝脏呈红黄相间的花纹状,如同槟榔的切面,称为槟榔肝。光镜下可见肝静脉、中央静脉和肝窦扩张淤血,肝小叶中央部肝细胞因缺氧和受压发生萎缩和坏死,肝小叶周边部肝细胞发生脂肪变性。长期慢性肝淤血可致肝脏淤血性硬化。4. 淤血对机体的影响
①淤血可致淤血性出血、组织水肿;②脏器实质细胞的萎缩、变性和坏死;③长期慢性淤血可致脏器硬化。
相关习题:
下列哪项不是慢性淤血的后果
A. 实质细胞的增生B. 出血
C. 含铁血黄素沉积D. 间质细胞增生
E. 可并发血栓形成答案:A
【解析】 淤血的后果取决于器官或组织的性质、淤血的程度和时间长短等因素。长时间的淤血又称慢性淤血,慢性淤血导致实质细胞发生萎缩、变性,甚至坏死。慢性淤血可导致淤血部位组织水肿、广泛出血和血栓形成,间质纤维组织增生,加之组织内网状纤维胶原化,可最终导致淤血性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