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助理医师考试药理学答疑药效学
1. 预防作用
指疾病发生前或症状出现前用药发挥的作用,用药目的在于预防疾病的发生。如接种疫苗预防疾病的发生;使用维生素D预防佝偻病等。
2. 治疗作用凡符合用药目的,有利于消除疾病、缓解症状的作用。根据用药目的又分为对因治疗(治本)和对症治疗(治标)两类。
3. 副作用指药物在治疗剂量时和治疗作用同时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副作用是较轻的不良反应,是药物本身固有的作用,可预知,且具有相对性,产生原因是药物作用的选择性低。
4. 毒性反应因用药量过大或疗程过长,药物在体内蓄积过多引起的危害性反应。属严重的不良反应,一般能事先预知,严重的甚至导致器官功能永久性损害,如链霉素引起耳聋。毒性反应可分为急性毒性和慢性毒性两种。急性毒性多损害循环、呼吸及神经系统功能。慢性毒性多损害肝、肾、骨髓、内分泌等功能。致癌、致畸胎和致突变反应(三致反应)属于慢性毒性范畴。
5. 变态反应是药物或其代谢产物作为抗原或半抗原经接触致敏后引发的病理性免疫反应,又称过敏反应。反应性质与药物剂量和药物作用无关,且不易预知。
6. 后遗效应是指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阈浓度以下时残留的药理效应。如服用巴比妥类药物导致的次晨乏力、困倦的现象。
7. 三致反应属慢性毒性反应。包括致突变、致畸、致癌。
8. 安全范围指药物的最小有效量与最小中毒量之间的范围,又称治疗作用宽度。此范围越大,药物使用越安全。
9. 激动药又称激动剂,是指对受体既有亲和力又有内在活性的药物。如毛果芸香碱是M 胆碱受体激动药。
10. 拮抗药又称拮抗剂或阻断剂,是指对受体有亲和力但无内在活性的药物。如阿托品是M 胆碱受体阻断剂。
相关习题:
1.某患者经一疗程链霉素治疗后,听力下降,虽然停药几周但听力仍不能恢复,这种药物引起的永久性耳聋应属于A. 毒性反应
B. 变态反应C. 后遗效应
D. 停药反应E. 副作用
答案:A【解析】毒性反应是药物在用量过大、用药时间过长、机体对药物敏感性过高所造成的对机体的危害性反应。链霉素引起的永久性耳聋一般是由于链霉素用药过量引起的,对人体危害较大,属于毒性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