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护师考试答疑:青霉素

2012年12月10日 14:26

  「内科护理学」患者,男性,32岁,因“发热、肌肉酸痛、乏力3天”入院,查:T40℃,R40次/分,P120次/分,BP100/70mmHg,急性病容,结膜充血,巩膜轻度黄染,肝肋下1.5cm,肾区叩击痛(+)。诊断为“钩端螺旋体病”。病原治疗中,首选的药物是:

  A.喹诺酮类

  B.头孢菌素

  C.青霉素

  D.氯霉素

  E.庆大霉素

  学员提问:能介绍钩端螺旋体病相关知识吗?

  「答案及解析」本题选C.

  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是由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引起的动物源性传染病。鼠类及猪是主要传染源,呈世界性范围流行。临床以早期钩端螺旋体败血症,中期的各器官损害和功能障碍,以及后期的各种变态反应后发症为特点。重症患者可发生肝肾功能衰竭和肺弥漫性出血,常危及患者生命。

  疾病病因:

  (一)传染源:主要为野鼠和猪。

  (二)传播途径:钩体病传播方式为直接接触传播。

  (三)人群易感性:人群对钩体普遍易感。

  (四)流行特征:由于钩体在外界存活需适当温度及湿度,其感染的方式需在特定的条件和环境下发生。

  钩体病的治疗包括抗菌治疗、对症治疗及后症的治疗。

  (一)抗菌治疗:钩体对青霉素高度敏感,迄今尚无耐药株出现。研究证实,在发病早期使用抗生素,能有效缩短发热期,加速症状消退,并阻断器官损害的发生。对发病4d以上的重症患者,应用青霉素静脉滴注亦取得满意的疗效。钩体病患者在接受首剂青霉素或其他抗菌药物后,可因短时间内大量钩体被杀死而释放毒素,引起临床症状的加重反应,常见为高热、寒战、血压下降,赫克斯默尔反应。特别是少数病人可再诱发致命的肺弥漫性出血。故首剂抗菌药物注射后应加强监护数小时。

  (二)对症治疗:主要针对各种类型的重型钩体病患者。

  (三)后发症的治疗:钩体病后发症为机体免疫反映所致,故无须抗菌药物。轻症状者常可自行缓解。对影响较大的眼葡萄膜炎、脑动脉炎等,可酌情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以缓解病情。

主管护师执业资格考试辅导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联系我们|招贤纳士|网站声明|销售网点
服务热线:400-111-8166 (服务时间:8:00-21:30)
北京市朝阳区华威南路弘善家园415号底商二层 
Copyright 2008-2018   人民卫生出版社主办   京ICP备:05067302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1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