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 统 |
单 元 |
细 目 |
| |
|
|
|
|
|
一、临床基础检验 |
1.血液样本采集和血涂片制备 |
(1)血液生理概要 |
| |
|
|
(2)采血方法 |
| |
|
|
(3)抗凝剂选择 |
| |
|
|
(4)血液涂片制备 |
| |
|
|
(5)血液细胞染色 |
| |
|
|
(6)方法学评价 |
| |
|
|
(7)质量控制 |
| |
|
|
|
|
|
|
2.红细胞检查 |
(1)概要 |
| |
|
|
(2)红细胞计数 |
| |
|
|
(3)血红蛋白测定 |
| |
|
|
(4)红细胞形态检查 |
| |
|
|
(5)血细胞比容测定 |
| |
|
|
(6)红细胞平均指数 |
| |
|
|
(7)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 |
| |
|
|
(8)网织红细胞计数 |
| |
|
|
(9)点彩红细胞计数 |
| |
|
|
(10)红细胞沉降率测定 |
| |
|
|
|
|
|
|
3.白细胞检查 |
(1)概要 |
| |
|
|
(2)白细胞计数 |
| |
|
|
(3)白细胞分类计数 |
| |
|
|
(4)嗜酸性粒细胞计数 |
| |
|
|
(5)白细胞形态检查 |
| |
|
|
|
|
|
|
4.血液分析仪及其临床应用 |
(1)概述 |
| |
|
|
(2)检测原理 |
| |
|
|
(3)检测参数 |
| |
|
|
(4)血细胞直方图 |
| |
|
|
(5)方法学评价 |
|
|
|
|
|
| |
|
|
(6)临床应用 |
|
|
|
|
|
|
|
|
5.血型和输血 |
(1)红细胞ABO血型系统 |
|
|
|
|
(2)红细胞Rh血型系统检查 |
|
|
|
|
(3)新生儿溶血病检查 |
|
|
|
|
(4)自动化血型分析仪 |
|
|
|
|
(5)人类白细胞抗原检查 |
|
|
|
|
(6)血小板血型系统检查 |
|
|
|
|
(7)血液保存液 |
|
|
|
|
(8)输血与输血反应 |
|
|
|
|
|
|
|
|
6.尿液生成和标本采集及处理 |
(1)尿液生成 |
|
|
|
|
(2)尿液检验目的 |
|
|
|
|
(3)尿标本采集 |
|
|
|
|
(4)尿标本处理 |
|
|
|
|
|
|
|
|
7.尿理学检验 |
(1)尿量 |
|
|
|
|
|
|
|
|
|
(2)尿颜色和透明度 |
|
|
(3)尿比密测定 |
|
|
(4)尿渗量测定 |
|
|
|
|
|
(5)尿气味 |
|
|
|
|
8.尿有形成分检查 |
(1)检测方法 |
|
|
(2)尿细胞检查 |
|
|
(3)尿管型检查 |
|
|
(4)尿结晶检查 |
|
|
(5)尿沉渣定量检查 |
|
|
|
|
9.尿液化学检查 |
(1)尿液酸碱度测定 |
|
|
(2)尿液蛋白质检查 |
|
|
(3)尿液糖检查 |
|
|
(4)尿液酮体检查 |
|
|
(5)尿液胆红素检查 |
|
|
(6)尿液尿胆原和尿胆素检查 |
|
|
(7)尿血红蛋白检查 |
|
|
(8)尿液本周蛋白检查 |
|
|
(9)尿液微量清蛋白测定 |
|
|
(10)尿液蛋白电泳 |
|
|
(11)尿液肌红蛋白检查 |
|
|
(12)尿液β2-微球蛋白测定 |
|
|
(13)尿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检查 |
|
|
(14)尿液Tamm-Horsfall 蛋白测定 |
|
|
(15)尿液α1-微球蛋白测定 |
|
|
(16)尿液纤维蛋白降解产物检查 |
|
|
(17)尿乳糜液和脂肪检查 |
|
|
(18)其它化学物质检查 |
|
|
|
|
10.尿液分析仪及其临床应用 |
(1)尿液干化学分析仪 |
|
|
(2)尿有形成分分析仪 |
|
|
(3)方法学评价 |
|
11.粪便检验 |
(1)标本采集 |
|
|
(2)理学检查 |
|
|
(3)化学检验 |
|
|
(4)显微镜检查 |
|
|
(5)质量控制 |
|
|
|
|
12.脑脊液检验 |
(1)标本采集与处理 |
|
|
(2)理学检查 |
|
|
(3)显微镜检查 |
|
|
(4)化学与免疫学检查 |
|
|
(5)病原生物学检查 |
|
|
(6)质量控制与临床应用 |
|
|
|
|
13.浆膜腔积液检验 |
(1)胸腔、腹腔和心包腔积液检查 |
|
|
(2)关节腔积液检查 |
|
|
|
|
14.精液检查 |
(1)概述 |
|
|
(2)标本采集 |
|
|
(3)理学检查 |
|
|
|
|
|
(4)化学检查 |
|
|
(5)显微镜检查 |
|
|
(6)免疫学检查 |
|
|
(7)微生物学检查 |
|
|
(8)精子功能检查 |
|
|
|
|
|
(9)计算机辅助精子分析 |
|
|
(10)精液检查的质量控制 |
|
|
|
|
15.前列腺液检查 |
(1)标本采集 |
|
|
(2)理学检查 |
|
|
(3)显微镜检查 |
|
|
|
|
16.阴道分泌物检查 |
(1)标本采集 |
|
|
(2)一般性状检查 |
|
|
(3)清洁度检查 |
|
|
(4)病原学检查 |
|
|
(5)阴道分泌物检查的质量控制 |
|
|
|
|
17.羊水检查 |
(1)概述 |
|
|
(2)羊水理化检查 |
|
|
(3)胎儿成熟度检验 |
|
|
(4)先天性遗传性疾病产前诊断 |
|
|
|
|
18.痰液与支气管灌洗液检验 |
(1)痰液检查 |
|
|
(2)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检查 |
|
|
|
|
19.胃液和十二指肠引流液检验 |
(1)胃液检验 |
|
|
(2)十二指肠引流液检验 |
|
|
|
|
20.脱落细胞检查 |
(1)概述 |
|
|
(2)正常脱落细胞形态 |
|
|
(3)良性病变的上皮细胞形态 |
|
|
(4)肿瘤脱落细胞形态 |
|
|
(5)标本采集与涂片制作 |
|
|
(6)显微镜检查 |
|
|
(7)阴道脱落细胞检查 |
|
|
(8)浆膜腔积液脱落细胞检查 |
|
|
(9)泌尿系统脱落细胞检查 |
|
|
(10)痰液脱落细胞检查 |
|
|
|
二、临床血液学 |
1.绪论 |
(1)概念 |
|
|
(2)血液学与临床的关系 |
|
|
|
|
2.造血与血细胞分化发育 |
(1)造血器官及造血微环境 |
|
|
(2)造血干细胞分化与调控 |
|
|
(3)血细胞的增殖、发育与成熟 |
|
|
(4)细胞凋亡 |
|
|
|
|
3.骨髓细胞学检查的临床意义 |
(1)骨髓检查的内容与方法 |
|
|
(2)骨髓细胞形态学 |
|
|
|
|
4.血细胞化学染色的临床应用 |
(1)常用血细胞化学染色的原理及 |
|
|
意义 |
|
|
(2)血细胞化学染色的临床应用 |
|
|
|
|
5.血细胞超微结构检查的临床应 |
(1)正常血细胞的超微结构 |
|
用 |
(2)血细胞超微结构检查的临床应 |
|
|
用 |
|
|
|
|
6.血细胞染色体检查的临床应用 |
(1)染色体的基本概念 |
|
|
(2)血液病染色体畸变检查的应用 |
|
|
|
|
7.贫血概述 |
|
|
|
|
|
8.溶血性贫血的实验诊断 |
(1)溶血性贫血检验概述 |
|
|
(2)溶血性贫血的筛查项目与应用 |
|
|
|
|
9.红细胞膜缺陷性贫血及其实验 |
(1)红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 |
|
诊断 |
(2)红细胞膜缺陷的检验及其应用 |
|
|
(3)遗传性红细胞膜缺陷性贫血的 |
|
|
实验诊断 |
|
|
(4)获得性红细胞膜缺陷性贫血的 |
|
|
实验诊断 |
|
|
|
|
10.红细胞酶缺陷性贫血及其实 |
(1)红细胞酶代谢与功能 |
|
验诊断 |
(2)红细胞酶缺陷的检验及其应用 |
|
|
(3)红细胞酶缺陷性贫血的实验诊 |
|
|
断 |
|
|
|
|
11.血红蛋白异常所致的贫血及 |
(1)血红蛋白的结构与功能 |
|
其实验诊断 |
(2)血红蛋白异常的检验及其应用 |
|
|
(3)血红蛋白病的实验诊断 |
|
|
|
|
12.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及其 |
(1)自身免疫性溶血的检验及其应 |
|
实验诊断 |
用 |
|
|
(2)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实验 |
|
|
诊断 |
|
|
|
|
13.铁代谢障碍性贫血及其实验 |
(1)红细胞铁代谢与功能 |
|
诊断 |
(2)铁代谢的检验及其应用 |
|
|
(3)缺铁性贫血的实验诊断 |
|
|
(4)铁粒幼红细胞性贫血的实验诊 |
|
|
断 |
|
|
|
|
14.脱氧核苷酸合成障碍性贫血 |
(1)维生素B12缺乏症和叶酸缺乏症 |
|
及其实验诊断 |
的实验诊断 |
|
|
(2)恶性贫血的实验诊断 |
|
|
|
|
15.造血功能障碍性贫血及其实 |
(1)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实验诊断 |
|
验诊断 |
(2)急性造血功能停滞的实验诊断 |
|
|
(3)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实 |
|
|
验诊断 |
|
|
|
|
16.白血病概述 |
(1)白血病特点 |
|
|
(2)急性白血病分型 |
|
|
(3)急性白血病疗效观察 |
|
|
|
|
17.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及其实 |
(1)形态学检查 |
|
验诊断 |
(2)其他检查 |
|
|
|
|
18.急性髓性白血病及其实验诊 |
(1)M0的实验诊断 |
|
断 |
(2)M1的实验诊断 |
|
|
(3)M2的实验诊断 |
|
|
(4)M3的实验诊断 |
|
|
|
|
|
(5)M4的实验诊断 |
|
|
(6)M5的实验诊断 |
|
|
(7)M6的实验诊断 |
|
|
(8)M7的实验诊断 |
|
|
(9)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实验诊 |
|
|
断 |
|
|
(10)微量残留白血病的实验诊断 |
|
|
|
|
19.慢性白血病及其实验诊断 |
(1)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实验诊断 |
|
|
(2)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实验诊 |
|
|
断 |
|
|
|
|
20.特殊类型白血病及其实验诊 |
(1)浆细胞白血病的实验诊断 |
|
断 |
(2)毛细胞白血病的实验诊断 |
|
|
(3)幼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实验诊断 |
|
|
(4)成人T细胞白血病的实验诊断 |
|
|
(5)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的实验诊 |
|
|
断 |
|
|
|
|
21.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及其实 |
(1)概述 |
|
验诊断 |
(2)实验诊断 |
|
|
|
|
22.恶性淋巴瘤及其实验诊断 |
(1)霍奇金病的实验诊断 |
|
|
(2)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实验诊断 |
|
|
|
|
23.浆细胞病及其实验诊断 |
(1)多发性骨髓瘤的实验诊断 |
|
|
(2)巨球蛋白血症的实验诊断 |
|
|
|
|
24.骨髓增生性疾病及其实验诊 |
(1)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实验诊断 |
|
断 |
(2)骨髓纤维化的实验诊断 |
|
|
(3)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实验诊 |
|
|
断 |
|
|
|
|
25.恶性组织细胞病及其实验诊 |
(1)概述 |
|
断 |
(2)实验诊断 |
|
|
|
|
26.其他白细胞疾病及其实验诊 |
(1)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 |
|
断 |
的实验诊断 |
|
|
(2)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的实验诊 |
|
|
断 |
|
|
(3)类白血病反应的实验诊断 |
|
|
(4)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实验 |
|
|
诊断 |
|
|
|
|
27.类脂质沉积病及其实验诊断 |
类脂质沉积病的实验诊断 |
|
|
|
|
28.血栓与止血的基本理论 |
(1)血管壁止血功能 |
|
|
(2)血小板止血功能 |
|
|
(3)血液凝血机制 |
|
|
(4)抗血液凝固系统 |
|
|
(5)纤维蛋白溶解系统 |
|
|
(6)血液流变学 |
|
|
(7)血栓形成 |
|
|
|
|
29.检验基本方法 |
(1)筛查试验 |
|
|
(2)血管壁检验 |
|
|
(3)血小板检验 |
|
|
|
|
|
(4)凝血因子检验 |
|
|
(5)生理抗凝蛋白检验 |
|
|
(6)病理性抗凝物质检验 |
|
|
(7)纤溶活性检验 |
|
|
(8)血液流变学检验 |
|
|
|
|
30.常见出血性疾病的实验诊断 |
(1)出血性疾病的概述 |
|
|
(2)血管壁异常性疾病 |
|
|
(3)血小板异常性疾病 |
|
|
(4)凝血因子异常性疾病 |
|
|
(5)循环抗凝物质增多及相关疾病 |
|
|
(6)原发性纤溶亢进 |
|
|
|
|
31.常见血栓性疾病的实验诊断 |
(1)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
|
|
(2)血栓前状态 |
|
|
(3)易栓症 |
|
|
|
|
32.抗凝与溶栓治疗的实验室监 |
(1)抗凝治疗监测 |
|
测 |
(2)抗血小板治疗监测 |
|
|
(3)溶栓治疗监测 |
|
|
|
|
33.出凝血试验的自动化 |
出凝血试验的方法和原理 |
|
|
|
三、临床化学 |
1.糖代谢紊乱及糖尿病的检查 |
(1)高血糖症与糖尿病 |
|
|
(2)低血糖症 |
|
|
|
|
2.脂代谢及高脂血症的检查 |
脂蛋白代谢及高脂蛋白血症 |
|
|
|
|
3.平衡紊乱及其检查 |
(1)机体水、电平衡理论、重要电 |
|
|
解质检查方法、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
|
|
(2)血气及酸碱平衡紊乱理论、检 |
|
|
查指标、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
|
|
|
|
4.钙、磷代谢 |
钙、磷代谢及其调节 |
|
|
|
|
5.心肌损伤的标志物 |
(1)急性冠脉综合征与实验室检查 |
|
|
(2)BNP/NT-proBNP与心衰 |
|
|
|
|
6.肝胆疾病的实验室检查 |
肝胆生化,各种急、慢性肝病与试验 |
|
|
选择 |
|
7.肾功能及早期肾损伤的检查 |
(1)肾脏的功能 |
|
|
(2)肾脏病与生物化学 |
|
|
|
|
8.胰腺疾病的检查 |
(1)急性胰腺炎 |
|
|
(2)慢性胰腺炎 |
|
|
(3)胰腺癌及壶腹周围癌 |
|
|
|
|
9.内分泌疾病的检查 |
(1)下丘脑-垂体内分泌功能紊乱的 |
|
|
检查 |
|
|
(2)甲状腺内分泌功能紊乱的检查 |
|
|
(3)肾上腺内分泌功能紊乱的检查 |
|
|
|
四、临床免疫学和免 |
一、概论 |
1.免疫学简介 |
疫学检验 |
|
2.临床免疫学 |
|
|
3.临床免疫学与免疫检验 |
|
|
|
|
二、抗原抗体反应 |
1.抗原抗体反应原理 |
|
|
2.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 |
|
|
3.影响抗原抗体反应的因素 |
|
|
|
4.免疫学检测技术的类型 | |
|
|
三、免疫原和抗血清制备 |
1.免疫原的制备 |
|
2.免疫佐剂 |
|
3.抗血清的制备 |
|
4.抗血清的鉴定和保存 |
|
5.抗血清的纯化 |
|
|
四、单克隆抗体及基因工程抗体 |
1.杂交瘤技术的基本原理 |
的制备 |
2.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
|
3.基因工程抗体制备 |
|
4.单克隆抗体的应用 |
|
|
五、凝集反应 |
1.凝集反应的特点 |
|
2.直接凝集反应 |
|
3.间接凝集反应 |
|
|
六、沉淀反应 |
1.沉淀反应的特点 |
|
2.液体内沉淀试验 |
|
3.凝胶内沉淀试验 |
|
4.免疫电泳技术 |
|
5.沉淀反应在医学检验中的应用 |
|
|
七、放射免疫技术 |
1.放射免疫技术 |
|
2.放射免疫分析 |
|
3.免疫放射分析 |
|
4.放射免疫分析技术的应用 |
|
|
八、荧光免疫技术 |
1.概述 |
|
2.荧光抗体技术 |
|
3.荧光免疫分析的类型 |
|
4.荧光免疫技术在医学检验中的应 |
|
用 |
|
|
九、酶免疫技术 |
1.酶免疫技术的特点 |
|
2.酶免疫技术分类 |
|
3.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
|
4.酶免疫测定的应用 |
|
|
十、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 |
1.概述 |
|
2.化学发光剂和标记技术 |
|
3.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的类型 |
|
|
十一、生物素-亲和素放大技术 |
1.生物素的理化性质与标记 |
|
2.亲和素、链霉亲和素理化性质与 |
|
标记 |
|
3. 生物素-亲合素系统的特点 |
|
4.生物素-亲和素系统的应用 |
|
|
十二、固相膜免疫测定 |
1.概述 |
|
2.免疫金标记技术 |
|
3.膜载体免疫测定的种类与原理 |
|
|
| |
十三、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
1.概述 |
|
2.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技术 |
|
3.酶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
|
4.亲和组织化学染色 |
|
5.免疫标记电镜技术 |
|
6.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应用 |
|
|
十四、免疫细胞的分离及其表面 |
1.免疫细胞的分离 |
标志检测技术 |
2.淋巴细胞标志及亚群分类 |
|
3.其他的免疫细胞 |
|
4.免疫细胞表面标志的检测及应用 |
|
|
十五、免疫细胞功能检测技术 |
1.淋巴细胞的功能检测 |
|
2.吞噬细胞功能检测技术 |
|
3.免疫细胞功能检测的临床应用 |
|
|
十六、细胞因子与细胞粘附因子 |
1.生物学测定方法 |
的测定 |
2.免疫测定方法 |
|
3.细胞因子与细胞黏附因子测定的 |
|
临床应用 |
|
|
十七、流式细胞仪分析技术及应 |
1.概述 |
用 |
2.数据的显示与分析 |
|
3.流式细胞仪免疫分析的技术要求 |
|
4.流式细胞术在免疫学检查中的应 |
|
用 |
|
|
十八、体液免疫球蛋白测定 |
1.血清 IgG、IgA、IgM 测定 |
|
2.血清 IgD 和 IgE 测定 |
|
3.尿液及脑脊液 Ig 测定 |
|
4.血清 IgG 亚类测定及临床意义 |
|
5、M 蛋白测定及临床意义 |
|
6、轻链测定及临床意义 |
|
7、冷球蛋白的检测 |
|
|
十九、补体检测及应用 |
1.概述 |
|
2.补体总活性测定 |
|
3.单个补体成分的测定 |
|
4.补体结合试验 |
|
|
二十、免疫检验自动化仪器分析 |
1.自动化免疫浊度分析系统 |
|
2.自动化发光免疫分析系统 |
|
3.自动化荧光免疫分析系统 |
|
4.自动化酶联免疫分析系统 |
|
|
二十一、临床免疫检验的质量保 |
1.概述 |
证 |
2.免疫检验的质量控制原则 |
|
3.质量保证、室内质控和室间质评 |
|
之间的关系 |
|
4.常用免疫检验的质量控制 |
|
5.免疫检验室内质量控制的数据处 |
|
理 |
|
二十二、感染性疾病与感染免疫 |
1.细菌感染性疾病的免疫检测 |
|
|
检测 |
2.真菌感染性疾病的免疫检测 |
|
|
|
3.病毒感染性疾病的免疫检测 |
|
|
|
4.先天性感染的免疫检测 |
|
|
|
5.寄生虫感染的免疫检测 |
|
|
|
|
|
|
二十三、超敏反应性疾病及其免 |
1.I 型超敏反应 |
|
|
疫检测 |
2.II 型超敏反应 |
|
|
|
3.III 型超敏反应 |
|
|
|
4.IV 型超敏反应 |
|
|
|
|
|
|
二十四、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其免 |
1.概述 |
|
|
疫检测 |
2.自身免疫性疾病与免疫损伤 |
|
|
|
3.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
|
|
|
4.常见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自身抗体 |
|
|
|
检测 |
|
|
|
5.自身抗体检测的临床应用 |
|
|
|
6.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相关实验检测 |
|
|
|
|
|
|
二十五、免疫增殖性疾病及其免 |
1.概念及分类 |
|
|
疫检测 |
2.免疫球蛋白异常增殖性疾病的免 |
|
|
|
疫损伤机制 |
|
|
|
3.常见免疫球蛋白增殖病 |
|
|
|
4.免疫球蛋白异常增殖常用的免疫 |
|
|
|
检测 |
|
|
|
5.异常免疫球蛋白的测定 |
|
|
|
|
|
|
二十六、免疫缺陷性疾病及其免 |
1.免疫缺陷病的分类和特点 |
|
|
|
| |
|
疫检测 |
2.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
|
|
|
| |
|
|
3.继发性免疫缺陷病 |
|
|
|
4.免疫缺陷病检验 |
|
|
|
|
|
|
二十七、肿瘤免疫与免疫学检验 |
1.肿瘤抗原 |
|
|
|
| |
|
|
2.机体抗肿瘤的免疫学效应机制 |
|
|
|
3.肿瘤免疫学检验 |
|
|
|
|
|
|
二十八、移植免疫及其免疫检测 |
1.引起排斥反应的靶抗原 |
|
|
|
| |
|
|
2.排斥反应的类型及发生机制 |
|
|
|
3.HLA 分型 |
|
|
|
4.常见的组织或器官移植 |
|
|
|
5.排斥反应的预防与治疗 |
|
|
|
6.排斥反应的免疫监测 |
|
|
|
|
|
五、微生物学和微生 |
1.绪论 |
(1)微生物、微生物学与医学微生 |
|
物学检验 |
|
物学 |
|
|
|
(2)医学微生物学发展简史 |
|
|
|
(3)微生物及微生物学检验在医学 |
|
|
|
中的作用 |
|
|
|
|
|
|
2.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
(1)细菌的大小和形态 |
|
|
|
(2)细菌的基本结构 |
|
|
|
(3)细菌的特殊结构 |
|
|
|
|
|
|
|
(4)细菌L型 |
|
|
|
|
3.细菌的生理 |
(1)细菌的化学组成和物理性状 |
|
|
(2)细菌的营养和生长繁殖 |
|
|
(3)细菌的新陈代谢 |
|
|
(4)细菌的分解代谢 |
|
|
|
|
4.细菌的分布 |
(1)细菌在自然界的分布 |
|
|
(2)细菌在人体的分布 |
|
|
|
|
5.外界因素对细菌的影响 |
(1)基本概念 |
|
|
(2)物理因素对细菌的影响 |
|
|
(3)化学因素对细菌的影响 |
|
|
(4)影响消毒灭菌效果的因素及监 |
|
|
测 |
|
|
(5)生物因素对细菌的影响 |
|
|
|
|
6.细菌的遗传与变异 |
(1)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 |
|
|
(2)微生物变异的现象 |
|
|
(3)微生物变异的机制 |
|
|
(4)遗传变异研究的实际意义 |
|
|
|
|
7.微生物的致病性与感染 |
(1)概述 |
|
|
(2)微生物与宿主的关系 |
|
|
(3)细菌的致病物质及其作用 |
|
|
(4)机体的抗菌免疫 |
|
|
(5)病毒的感染与免疫 |
|
|
(6)感染的种类与类型 |
|
|
(7)感染的临床征象 |
|
|
(8)微生物感染的防治原则 |
|
|
|
|
8.细菌的分类与命名 |
(1)概述 |
|
|
(2)微生物在生物化学分类中的地 |
|
|
位 |
|
|
(3)细菌的分类单位、系统和命名 |
|
|
(4)细菌的分类方法 |
|
|
|
|
9.微生物学检验概述 |
(1)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的目的与要 |
|
|
求 |
|
|
(2)标本采集与运送 |
|
|
(3)微生物学检查 |
|
|
(4)血清学诊断 |
|
|
(5)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安全措施和 |
|
|
质量保证 |
|
|
(6)动物试验 |
|
|
(7)免疫检测技术 |
|
|
(8)发光分析技术 |
|
|
(9)鲎试验 |
|
|
(10)分子生物学在病原微生物中的 |
|
|
应用 |
|
|
|
|
10.细菌形态学检查法 |
(1)显微镜检查 |
|
|
(2)不染色细菌标本检查法 |
|
|
(3)细菌染色标本检查法 |
|
11.培养基 |
(1)培养基的组成成分 |
|
|
(2)培养基的种类 |
|
|
(3)分离培养基的选择 |
|
|
|
|
12.细菌的培养与分离技术 |
(1)基本条件 |
|
|
(2)细菌的接种与分离技术 |
|
|
(3)细菌培养的方法 |
|
|
(4)细菌的生长现象 |
|
|
(5)细菌L型的检查 |
|
|
|
|
13.细菌的生物化学试验 |
(1)碳水化合物的代谢试验 |
|
|
(2)蛋白质和氨基酸的代谢试验 |
|
|
(3)碳源和氮源利用试验 |
|
|
(4)各种酶类试验 |
|
|
(5)抑菌试验 |
|
|
|
|
14.血清学试验 |
|
|
|
|
|
15.动物实验 |
|
|
|
|
|
16.菌种保存与管理 |
|
|
|
|
|
17.细菌检验的自动化、微型化设 |
|
|
备 |
|
|
|
|
|
18.病原性球菌及检验 |
葡萄球菌属、链球菌属甲型、乙型(肺 |
|
|
炎链球菌)、奈瑟菌属(脑膜炎奈瑟 |
|
|
菌、淋病奈瑟菌)、肠球菌属 |
|
|
|
|
19.肠杆菌科及检验 |
(1)概述 |
|
|
(2)埃希菌属、沙门菌属、志贺菌 |
|
|
属、变形菌属 |
|
|
|
|
20.弧菌科及检验 |
(1)概述 |
|
|
(2)弧菌属 |
|
|
(3)气单胞菌属 |
|
|
(4)邻单胞菌属 |
|
|
|
|
21.弯曲菌属和幽门螺杆菌及检 |
(1)概述 |
|
验 |
(2)弯曲菌属、幽门螺杆菌 |
|
22.厌氧性细菌及检验 |
(1)概述 |
|
|
(2)厌氧菌的分布与临床意义 |
|
|
(3)厌氧菌标本的采集与运送 |
|
|
(4)分离与鉴定 |
|
|
|
|
23.需氧或兼性厌氧革兰阳性杆 |
(1)概述 |
|
菌及检验 |
(2)棒状杆菌属(白喉棒状杆菌) |
|
|
(3)炭疽芽胞杆菌 |
|
|
(4)腊样芽胞杆菌 |
|
|
(5)产单核李斯特菌 |
|
|
|
|
24.分枝杆菌属及检验 |
(1)概述 |
|
|
(2)结核分枝杆菌 |
|
|
(3)非典型分枝杆菌 |
|
|
(4)麻风分枝杆菌 |
|
|
|
|
25.非发酵菌及检验 |
(1)概述 |
|
|
(2)假单胞菌属 |
|
|
|
|
26.其他革兰阴性杆菌及检验 |
(1)概述 |
|
|
(2)嗜血杆菌属 |
|
|
|
|
27.衣原体及检验 |
(1)概述 |
|
|
(2)生物学性状 |
|
|
(3)临床意义 |
|
|
(4)微生物学检验 |
|
|
(5)治疗原则 |
|
|
|
|
28.立克次体及检验 |
(1)概述 |
|
|
(2)生物学特性 |
|
|
(3)致病性 |
|
|
(4)微生物学检验 |
|
|
|
|
29.支原体及检验 |
(1)概述 |
|
|
(2)肺炎支原体 |
|
|
(3)解脲脲原体 |
|
|
(4)其他支原体 |
|
|
|
|
30.病原性放线菌及检验 |
(1)放线菌属 |
|
|
(2)诺卡菌属 |
|
|
|
|
31.螺旋体及检验 |
(1)概述 |
|
|
(2)疏螺旋体属(伯氏疏螺旋体、 |
|
|
回归热螺旋体、奋森螺旋体) |
|
|
|
|
|
(3)钩端螺旋体 |
|
|
(4)密螺旋体属 |
|
|
(5)梅毒螺旋体 |
|
|
(6)其他密螺旋体 |
|
|
|
|
32.病毒感染的实验诊断 |
(1)概述 |
|
|
(2)病毒的形态结构 |
|
|
(3)病毒的增殖 |
|
|
(4)噬菌体 |
|
|
(5)非寻常病毒 |
|
|
(6)病毒的分类与命名 |
|
|
(7)病毒的实验室诊断 |
|
|
(8)呼吸道病毒(流感病毒、副流 |
|
|
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 |
|
|
麻疹病毒、风疹病毒、冠状病毒) |
|
|
(9)肠道病毒 |
|
|
(10)轮状病毒 |
|
|
(11)黄病毒(乙脑病毒、森林脑炎 |
|
|
病毒、登革热病毒) |
|
|
(12)出血热病毒(汉坦病毒、新疆 |
|
|
出血热病毒) |
|
|
(13)疱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水 |
|
|
痘-带状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EB |
|
|
病毒) |
|
|
(14)肝炎病毒(甲型、乙型、丙型、 |
|
|
丁型、戊型) |
|
|
(15)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
|
|
|
|
|
(16)狂犬病毒 |
|
|
(17)人乳头瘤病毒 |
|
|
|
|
33.真菌检验 |
(1)真菌的基本特性 |
|
|
(2)真菌微生物学检查 |
|
|
(3)念珠菌 |
|
|
(4)隐球菌 |
|
|
(5)曲霉菌 |
|
|
(6)其他深部真菌 |
|
|
(7)皮肤真菌 |
|
|
|
|
34.临床标本微生物学检验概述 |
临床标本微生物学检验(血液、脑脊 |
|
|
液、痰、尿液、粪便、性传播疾病、 |
|
|
创伤) |
|
|
|
|
35.细菌对药物的敏感试验 |
(1)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简介 |
|
|
(2)需氧菌和兼性厌氧菌的体外抗 |
|
|
菌药物敏感试验 |
|
|
(3)其他菌的体外抗菌药物敏感试 |
|
|
验 |
|
|
(4)体内抗菌药物的活性和浓度测 |
|
|
定 |
|
|
(5)耐药菌株的监测(ESBLs、MRS、 |
|
|
HLAR、VRE、PRP、AmpC 酶) |
|
|
|
|
36.医院感染 |
(1)概述 |
|
|
(2)流行病学特点 |
|
|
(3)医院内感染监测 |
|
|
(4)医院内感染的控制 |
|
|
|
|
37.临床细菌检验的质量控制与 |
(1)临床细菌检验的质量控制 |
|
实验室安全防护 |
(2)实验室安全防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