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功能之下颌运动
下颌运动是完成口腔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运动形式可归纳为:开闭、前后和侧向三种基本运动。下颌运动是通过髁突的转动和滑动、牙齿的咬合以及神经肌肉的参与来完成的。
一、下颌运动神经传导通路
下颌运动的神经传导通路可分为上行传导路和下行传导路,高级中枢对下颌运动有控制和整合作用。
(一)上行传导路
已知来自舌、唇、口腔黏膜与口周围组织的感受器接受的浅感觉,经三叉神经半月结、三叉神经感觉核、对侧丘脑外侧核三级神经元,最后投射到中央后凹下部。
(二)下行传导路
由中央前回下部的巨型锥体细胞和其他锥体细胞的轴突组成皮质脑干束,经内囊膝部、中脑、脑桥终止于两侧三叉神经运动核,三叉神经运动纤维分布于咀嚼肌。
二、控制下颌运动的因素
控制下颌运动的主要因素,可分为两类,即解剖性控制因素和生理性控制因素。解剖性控制因素,即双侧颞下颌关节及牙齿的咬合接触关系。前者可作为下颌运动的转动轴和滑动轴,机械性地限定其运动范围。生理性控制因素,即神经肌肉结构。在下颌的各种运动中,如咀嚼、吞咽、言语、歌唱等,肌肉功能是不可缺少的。
在控制因素中,双侧颞下颌关节是相对固定的,无法改变,而咬合接触,能够修改,甚至重建。通过修改面,可以改变加在牙周韧带的应力分布,从而改变本体感受的传入信号,间接地调节神经肌肉的反应。
总之,在下颌运动的控制因素中,双侧颞下颌关节是无法直接使之改变的,但可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调整,通过神经肌肉系统的反应,达到改变的目的。
三、下颌运动的形式和范围
(一)开闭运动 正常情况下,开闭运动是双侧关节、肌肉对称性的运动,运动型呈“↑↓”。
开颌运动由双侧翼外肌下头收缩,使牙齿脱离锁结,下颌下降约2cm,髁突仅做转动,产生小开颌运动。当翼外肌下头和降颌肌继续收缩,使下颌继续下降至最大开颌时,双侧髁突产生前下滑行运动达关节结节顶,双板区的弹力纤维可被拉长0.7~1.0cm。最大开颌运动由二腹肌强烈收缩,牵引下颌向后下方,使髁突停止在关节结节处仅作转动,此时,韧带被拉紧限制髁突的过度移动。
闭颌运动由双侧颞肌、咬肌和翼内肌同时收缩,牵引髁突循开颌运动原轨迹作相反方向运动,使下颌回到牙尖交错位,髁突回到关节窝中。
(二)前后运动 是双侧关节对称性的滑行运动。
从牙尖交错开始,双侧翼外肌下头同时收缩,使牙齿脱离锁结,同时牵引髁突沿关节结节后斜面向前下滑行,如前牙深覆则先作小开颌运动后才能前伸,故前伸运动有滑动也有转动,以前者为主。
后退运动时,翼外肌松弛,双侧颞肌中后份纤维收缩,牵引髁突循原轨迹作反向运动回到关节窝后位。
(三)侧方运动 是非对称性运动,即一侧转动另一侧滑动。
如下颌向右侧运动,首先双侧翼外肌下头同时收缩,使下颌下降少许,牙齿脱离牙尖交错锁结关系,此时左侧翼外肌下头、翼内肌及右侧咬肌、颞肌同时收缩引起左侧髁突沿关节结节后斜面向前、下、内滑行运动,右侧作转动。下颌向左侧运动与右侧运动相同,方向相反。
四、下颌运动的记录方法
(一)直接观察法
1.开口度与开口型。
2.前伸和侧方运动。
(二)机械描记法
1.哥特式弓描记法。
2.机械式髁突运动描记法。
(三)电子仪器记录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