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系由各种病原引起的上呼吸道的急性感染,简称“上感”,俗称“感冒”。
根据主要感染部位的不同可诊断为“急性鼻炎”、“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等。诊断与鉴别诊断
根据临床不难诊断,但需与以下疾病鉴别。1. 流行性感冒 为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所致。有明显流行病史。全身症状重,如发热、头痛、咽痛、肌肉酸痛等,上呼吸道卡他症状较轻。病程较长。
2. 急性传染病早期 上感常为各种急性传染病的前驱症状,如麻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脊髓灰质炎等,应结合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资料等综合分析并观察病情演变加以鉴别。3. 急性阑尾炎 上感伴腹痛者应与急性阑尾炎鉴别。后者腹痛常先于发热,腹痛部位以右下腹为主,呈持续性,有腹肌紧张及固定压痛点等。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增多。
4. 过敏性鼻炎 某些学龄前和年长儿童“感冒”症状如鼻塞、流涕、打喷嚏、鼻痒等持续超过2周或反复发作,而全身症状较轻,则应考虑过敏性鼻炎的可能。治疗
1. 一般治疗 休息、多饮水;注意呼吸道隔离;预防并发症。2. 病因治疗 常用抗病毒药物如利巴韦林(病毒唑),具有广谱抗病毒作用,剂量为10~ 15mg/(kg.d),疗程为3~5日。如病情重、有继发细菌感染,或有并发症者可选用抗生素,常用者有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复方新诺明及大环内酯类等,疗程3~5日。如证实为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或既往有风湿热、肾炎病史者,青霉素疗程应为10~14日。局部可用1%病毒唑滴鼻液,每日4次;病毒性结合膜炎可用0.1%阿昔洛韦滴眼液滴眼,每1~2小时1次。①高热:可口服对乙酰氨基酚等,亦可用冷敷、温湿敷或酒精浴降温;如发生高热惊厥者可予镇静、止惊等处理;②咽痛:可含服咽喉片。
上一篇:苯丙酮尿症临床表现
下一篇:原发型肺结核临床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