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典型的临床特征有发热、出血和肾脏损害三大主症,以及发热期、低血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五期经过,亦称流行性出血热。
临床表现潜伏期4~46天,一般为7~14天。典型病例多经过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5期。
1. 发热期 相当于毒素症期除发热外,主要表现为全身中毒症状、具有传染性起急骤,体温常在39~40℃之间,病程约3~7天,亦有达10天者,一般体温越高,热程越长,则病情越重。全身中毒症状明显,表现为全身酸痛、头痛和腰痛。部分患者出现眼眶痛。眼眶痛、头痛和腰痛,一般称为“三痛”。多数患者出现胃肠症状,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易误诊急腹症等。
重型患者出现昏睡、烦躁或抽搐等神经症状。毛细血管损害主要表现为充血、出血和渗出、水肿征象。皮肤充血主要见于颜面、颈、胸部等部位潮红,重者呈酒醉貌。黏膜充血见于眼结膜、腭、咽部。皮肤出血多见于腋下和胸背部,为点状搔抓样出血点。软腭可见到针尖样出血点,眼结膜呈片状出血。少数患者可有鼻出血、咯血、黑便或血尿。病程4~5天可因DIC而出现注射部位的大片瘀斑和腔道出血。
肾损害主要表现为蛋白尿和尿镜检发现管型等。重症者可见膜状物。2. 低血压休克期 多数患者发热末期或热退同时出现血压下降,轻者可不发生低血压或休克。收缩压低于90mmHg,脉压小于20mmHg出现脸色苍白、四肢厥冷、脉搏细弱或不触及、尿量减少等。脑供血不足出现烦躁、谵妄。少数顽固性休克可出现DIC、脑水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和急性肾功衰竭。
3. 少尿期 继低血压休克期而出现,亦可重叠出现或由发热期直接进入此期。一般以24小时尿量少于500ml为少尿,少于50ml为无尿。少尿期一般发生在病程的5~8天。持续时间短者1天,长者要10余日,一般为2~5天。
少尿期主要表现为尿毒症、酸中毒和水、电解质紊乱。严重者出现高血容量综合征和肺水肿。酸中毒表现为呼吸增快或深大呼吸。电解质紊乱可导致心律失常和脑水肿。
4. 多尿期 多数患者经过少尿期后进入多尿期。分三个阶段:(1)移行期 每日尿量由50ml增加至2000ml,但血尿素氮和肌酐等反而上升,患者可因并发症状而死亡。
(2)多尿早期 每日尿量超过2000ml,氮质血症未见改善,症状仍重。(3)多尿后期 尿量每日超过3000ml,并逐日增加,氮质血症逐渐改善,症状随之逐步好转。此期尿量每日可达4000~8000ml,少数达15000ml以上,如治疗不当可发生低钠、低钾症状及继发性休克。
5. 恢复期 多尿期后,尿量逐渐恢复2000ml以下,症状、体征基本消失,少数患者可遗留高血压、心肌劳损、肾功能障碍和垂体功能减退等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