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症是指睡眠的启动和维持障碍致使睡眠质量不能满足个体需要的一种状况。患病率为10%~20%。
治疗治疗失眠不能单纯依靠安眠药。需要医患共同努力,密切配合。主要包括消除病因,对失眠的正确理解,树立治疗信心,坚持执行治疗计划。
药物治疗1)苯二氮类药物 苯二氮类药物为临床上最常用的一类抗焦虑药物,常用的药物具体包括:
(1)地西泮:该药在非精神科专业临床上使用最为普遍,具有抗焦虑和镇静催眠作用,一般用量为15~30mg/d,一般使用方法为5~10mg,每日三次。(2)艾司唑仑:具有较强的抗焦虑、镇静催眠和较弱的骨骼肌松弛作用,诱导入睡较快,作用持续时间较短,因此嗜睡、头昏等副作用很轻。常用量为3~6mg/d,一般用法为1~2mg,一日三次。
(3)阿普唑仑:具有较强的抗焦虑和镇静催眠作用,诱导入睡快,作用时间长,但其副作用在一部分患者中较为明显,特别是嗜睡、乏力、头昏、口干等情况最为常见。该药的常用剂量为1.2~2.4mg/d,服药方法为0.4~0.8mg,一日三次。(4)劳拉西泮:有较强的抗焦虑作用,镇静催眠作用相对较弱,服后患者较少有嗜睡、头昏、乏力等副作用。常用剂量为1.5~3mg/d,用法为0.5~1mg,一日三次。由于该药容易使患者服后产生欣快感,长期服用易使患者产生依赖,使用时值得注意。
(5)氯硝西泮:具有很强的抗焦虑和镇静催眠作用,同时也具有较强的抗惊厥作用。在治疗失眠症中作用强,显效快,作用时间持久。常用剂量为3~6mg/d,用法为1~2mg,一日三次。苯二氮类药物使用方便、安全,该类药物被临床各科所广泛使用。但由于使用的不当,可造成疗效差以及该类药物的依赖和滥用。合理使用该类药物首先应注意的问题是足剂量和短疗程。
2)非苯二氮类镇静催眠药物 包括唑吡坦、佐匹克隆、扎来普隆等药物。非药物治疗
包括支持性的心理治疗、睡眠的行为矫正治疗、松弛治疗、工作娱乐治疗等。对失眠症治疗的总原则是在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之间,首先选用非药物治疗,单一治疗和复合治疗之间,首先选用单一治疗。上一篇:夜惊症状与治疗
下一篇:心理生理障碍:睡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