较无排卵性功血少见,多见于育龄期妇女,患者虽有排卵,但黄体功能异常。
1. 发病机制 可由多种因素导致:神经内分泌调节功能紊乱,可导致卵泡期FSH 缺乏,使卵泡发育缓慢,雌激素分泌少;LH 脉冲频率虽增加,但峰值低,LH 不足使排卵后黄体发育不全,孕激素分泌减少;FSH/LH 比率异常也可造成性腺轴功能紊乱,使卵泡发育不良,排卵后黄体发育不全,子宫内膜分泌反应不足。2. 病理 子宫内膜表现为腺体分泌不足,间质水肿不明显,也可观察到腺体与间质不同步,或在内膜各个部位显示分泌不均。有时黄体分泌功能正常,但维持时间短。
3. 临床表现 一般表现为月经周期缩短,月经频发,有时月经周期在正常范围内,但卵泡期延长,黄体期缩短,致使患者不易受孕或易在孕早期流产。4. 诊断 病史中见月经周期缩短,不孕或早孕时流产。妇科检查生殖器官无异常。基础体温呈双相型,但排卵后体温上升缓慢,上升幅度低,升高仅维持9~10日。子宫内膜显示分泌不良。
5. 治疗(1)促卵泡发育首选氯米芬。
(2)黄体功能刺激疗法 于基础体温上升后开始,隔日用hCG.(3)黄体功能替代疗法 自排卵后开始,每天肌注黄体酮,共10~14日。
上一篇:生殖内分泌疾病:闭经分类
下一篇:妊娠滋养细胞肿瘤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