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是仅次于乳腺癌的最常见的女性生殖器肿瘤。近年来,发病率和死亡率逐渐下降。
病因与早婚、早育、多产、性生活紊乱及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有关。宫颈癌与高危型HPV16、HPV18、HPV33 的感染有关。宫颈上皮内瘤变主要与HPV6、HPV11、HPV42、HPV43、HPV44的感染有关。
组织发生及发展1. 正常宫颈上皮的生理 宫颈上皮是由宫颈阴道部鳞状上皮与宫颈管柱状上皮共同组成,两者交接部位在宫颈外口,称原始鳞-柱交界部或鳞柱交界。但此交接部并非恒定,随体内雌激素水平变化而移位,所形成的鳞-柱交界部称生理性鳞-柱交界部。在原始鳞-柱交界部和生理性鳞-柱交界部间所形成的区域称移行带区。
在移行带区形成过程中,其表面被覆的柱状上皮逐渐被鳞状上皮所替代。替代的机制有:①鳞状上皮化生;②鳞状上皮化。2. 宫颈癌的癌前病变 移行带区成熟的化生鳞状上皮(特征是细胞内有糖原合成)对致癌物的刺激相对不敏感。但未成熟的化生鳞状上皮代谢活跃,在一些物质(如阴道毛滴虫、衣原体、单纯疱疹病毒以及人乳头瘤病毒等)的刺激下,可发生细胞异型性及组织异型性改变,细胞分化不良,排列紊乱,细胞核异常,有丝分裂增加,形成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根据异型细胞占据宫颈上皮层内的范围,CIN分为:CINⅠ级,异型细胞局限在上皮层的下1/3;CINⅡ级,异型细胞局限在上皮层的下1/3~2/3;CINⅢ级,异型细胞几乎累及或全部累及上皮层,即宫颈重度不典型增生及宫颈原位癌。各级CIN 均有发展为浸润癌的趋向。级别越高发展为浸润癌机会越多;级别越低,自然退缩机会越多。宫颈癌的发生是一连续发展的过程,由CIN 转变为浸润癌约需5~10年时间。
3. 宫颈浸润癌的形成 当宫颈上皮化生过度活跃,伴某些外来致癌物质刺激,或CIN 继续发展,异型细胞突破上皮下基底膜,累及间质,则形成宫颈浸润癌。转移途径
主要为直接蔓延和淋巴转移,血行转移少见。上一篇:宫颈癌临床表现症状
下一篇:盆腔炎症临床表现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