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由肺组织、肺血管或胸廓的慢性病变引起肺组织结构和(或)功能异常,产生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力增高,使右心室扩张和(或)肥厚,伴或不伴右心功能衰竭的心脏病,并排除先天性心脏病和左心病变引起者。
|
发病机制 |
临床表现 |
||
|
肺动脉高压的形成 |
在慢性肺心病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的原因中,功能性因素较解剖学因素更为重要 |
◆ 心音遥远,但肺动脉瓣区可有第二心音亢进,提示有肺动脉高压 ◆ 慢性咳嗽、咳痰、气促等症状 ◆ 肺气肿征:呼吸音减弱,偶有干、湿性啰音 |
|
|
肺血管阻力增加的功能性因素 |
缺氧、高碳酸血症和呼吸性酸中毒使肺血管收缩、痉挛,其中缺氧是肺动脉高压形成最重要的因素 |
||
|
血容量增多和血液黏稠度增加 |
|||
|
心脏病变和心力衰竭 |
除发现右心室改变外,也有少数可见左心室肥厚。如持续性加重,则可发生左、右心室肥厚,甚至导致左心衰竭 |
◆ 三尖瓣区出现收缩期杂音或剑突下心脏搏动,多提 示有右心室肥厚、扩张 ◆ 肺、心功能失代偿期:急性呼吸道感染为常见诱因;临床主要以呼吸衰竭为主,有或无心力衰竭,心力衰竭以右心衰竭为主 |
|
|
其他重要器官的损害 |
缺氧和高碳酸血症还可导致脑、肝、肾、胃肠及内分泌系统、血液系统等发生病理改变,引起多脏器的功能损害 |
||
|
并发症 |
◆ 肺性脑病:是肺心病死亡首要原因 ◆ 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由于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引发 ◆ 心律失常:以紊乱性房性心动过速为最具特征性 ◆ 休克、消化道出血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
||
|
|
症状 |
体征 |
|
|
肺、心功能代偿期 |
咳嗽、咳痰、气促、活动后心悸、乏力、劳动耐力下降 |
不同程度的发绀和肺气肿体征心音遥远,三尖瓣区可出现收缩期杂音或剑突下心脏搏动增强,P2>A2,颈静脉充盈 |
|
|
肺、心功能失代偿期 |
呼吸衰竭 |
呼吸困难加重,夜间为甚,肺性脑病的表现 |
发绀、球结膜充血、水肿,皮肤潮红、多汗,病理反射、视网膜血管扩张 |
|
右心衰竭 |
气促更明显,心肌、腹胀、恶心、食欲不振 |
颈静脉怒张、剑突下可闻及收缩期杂音、肝大、肝颈静脉回流征、下肢水肿 |
|
相关习题:
男性,70 岁,吸烟患者。反复咳嗽、咳痰、气促40 余年,胸闷、心悸5 年,加重伴发热1 周,昏睡2 小时入院。入院后查体BP 140/90mmHg,嗜睡状,呼之能应,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存在,口唇发绀,双肺可闻及干、湿啰音,心界遥远,心率120 次/ 分,P2>A2,期前收缩3 次/ 分,下肢凹陷性水肿。
1. 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A. 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
B.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C. 风湿性心脏病
D. 原发性心肌病
E. 高血压心脏病
答案:B
2. 假设上述诊断成立,补充体检时还可出现的最主要体征是
A. 心界向左下扩大
B. 心音强弱快慢不等
C. 心界向左、右两侧扩大
D. 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
E. 心尖区可闻及3/6 级粗糙吹风样全收缩期杂音
答案:D
3. 假设上述诊断成立,其出现昏睡最可能的原因是
A. 代谢性碱中毒 B. 电解质紊乱 C. 肺性脑病 D. 脑梗死 E. 脑出血
答案: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