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执业医师考试特殊性细菌感染知识点及相关习题:
潜伏期 |
通常是6~12 日,新生儿一般在断脐带后7 天左右发病,故俗称“七日风”。潜伏期越短者,预后越差 |
|
前驱症状 |
全身乏力、头晕、头痛、咀嚼无力、局部肌肉发紧、扯痛、反射亢进等 |
|
典型症状 |
|
在肌紧张性收缩(肌强直、发硬)的基础上,阵发性强烈痉挛 |
受影响的肌群 |
最先是咀嚼肌,随后顺序为面部表情肌,颈、背、腹、四肢肌,最后为膈肌 |
|
相应出现的征象 |
张口困难(牙关紧闭)、蹙眉、口角下缩、咧嘴“苦笑”、颈部强直、头后仰、角弓反张”或“侧弓反张” 膈肌受影响后,发作时面唇青紫,通气困难,可出现呼吸暂停 |
|
诱因 |
上述发作可因轻微的刺激,如光、声、接触、饮水等而诱发 |
|
诊断 |
凡外伤后,如果伤后出现肌紧张、扯痛,张口困难、颈部发硬、反射亢进等,均应考虑此病的可能性 |
|
并发症 |
强烈的肌痉挛:肌断裂、骨折 膀胱括约肌痉挛:尿潴留 持续的呼吸肌和膈肌痉挛:呼吸骤停 |
|
死因 |
多为窒息、心力衰竭或肺部并发症 |
2. 预防与治疗
预防 |
清创 |
创伤后早期彻底清创,改善局部循环,是预防的关键 |
自动免疫 |
目前尚难推广 |
|
被动免疫 |
尽早皮下注射破伤风抗毒素(有效期为10 日左右,对深部创伤,潜在厌氧菌感染可能的患者,可在1 周后追加注射一次量) |
|
治疗 |
包括清除毒素来源,中和游离毒素,控制和解除痉挛,保持呼吸道通畅和防治并发症等 ● 抗毒素中和游离的毒素只在早期有效,若毒素已与神经组织结合,则难收效 ● 抗感染应用大剂量青霉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