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执业医师考试艾滋病诊断与治疗及相关习题:
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性传播疾病。艾滋病的发病机制主要是CD4 +T 淋巴细胞在HIV 直接和间接作用下,细胞功能受损和大量破坏,导致细胞免疫缺陷。因而促使并发各种严重的机会性感染和罕见肿瘤的发生。HIV 具体分为HIV-1 和HIV-2 两个型,HIV-1 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
艾滋病流行病学
传染源 |
病人、无症状HIV 携带者成为最重要的传染源 HIV 存在于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HIV 量大)、气管分泌物、浆膜腔液、CSF、唾液、泪 液、母乳亦有传染性 |
传播途径 |
主要通过性传播和血液传播 一般的接触并不能传染艾滋病,如共同进餐、握手等都不会传染艾滋病 |
高危人群 |
男同性恋者、性乱交者、性病患者、静脉药瘾者等。发病年龄主要是50 岁以下青壮年 |
艾滋病诊断
高危人群 |
①静脉药隐者;②伴侣已证实感染HIV 者;③同性伴侣;④来自HIV 高发区;⑤患性传播疾病,尤其有溃疡型病灶者;⑥用过不规范的血制品者 |
确诊 |
对可疑者,根据HIV 抗体检测阳性;CD4+T 淋巴细胞<0.2×109/L,CD4+/CD8+<1;合并机会性感染病原学或肿瘤病理依据可确诊 |
机会性感染:如卡氏肺孢子虫(为艾滋病患者最常见的机会感染及主要的死亡原因)、弓形虫、念珠菌、 隐球菌、巨细胞病毒、EB 病毒及单纯疱疹病毒等引起的多系统多脏器的感染 继发肿瘤:如卡波西肉瘤(即卡氏肉瘤) |
艾滋病治疗
目前尚无治愈方法,主要采取一般治疗、抗病毒药物及对症处理。受HIV 感染孕产妇在产前、产时或产后正确应用抗病毒药物治疗,其新生儿HIV 感染率有可显著下降。
相关习题:
男性,40 岁。曾在国外居住多年,3 年前回国,近半年持续低热,伴乏力,周身淋巴结肿大,口腔黏膜反复感染,大量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近来体重减轻,血常规示:白细胞低和贫血。此时应考虑哪种疾病
A. 结核病
B. 白塞病
C.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D. 艾滋病
E. 亚急性变应性败血症
答案:D
上一篇:性传播疾病:淋病诊断与治疗
下一篇:霍乱病理与临床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