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助理医师考试症状与体征资料心房颤动是考试大纲要求掌握的内容,人卫智网考试搜集整理如下:
【病因】
常见于多种心脏疾病包括瓣膜病(通常是二尖瓣疾病)、心力衰竭、冠心病、高血压病、心肌病及先天性心脏病。其他可逆性因素包括饮酒、手术、心肌梗死、心包炎、心肌炎、肺栓塞等肺部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和其他代谢性疾病。
【心电图】1.P波消失,代之以f波。
2.f波频率为350~600次/分,其大小、形态和振幅不同。3.心室律绝对不规则,未治疗时通常为100~160次/分。当发生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时,心室律可完全匀齐。
4.QRS波群形态正常。当发生室内差异性传导时,QRS波群可增宽。【治疗】
总的治疗原则为转复窦律、维持窦律、减慢室率和抗凝治疗。1.转复窦律
(1)抗凝对于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患者,一般来说,发作48小时以上的房颤复律前应持续抗凝3周。用华法林,使凝血酶原时间的国际标准化率(INR)到达2~3.转复成功后再持续用药4周。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房颤患者可使用肝素后紧急复律。(2)复律复律分为电转复和药物转复两种。药物转复可选用普罗帕酮、氟卡胺、伊布利特、多非利特、胺碘酮。有器质性心脏病者慎用Ⅰc类药物。电转复有体外和体内两种。如选用体外电转复,则应在电复律前几天开始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如普罗帕酮、氟卡胺、伊布利特、多非利特、索他洛尔和胺碘酮,从而提高电转复成功率、防止复律后房颤复发。
2.防止房颤复发可使用普罗帕酮、氟卡胺、伊布利特、多非利特、索他洛尔和胺磺酮。
3.减慢室率主要使用洋地黄类药物、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维拉帕米、地尔硫)和β受体阻滞剂。单药治疗心室率控制不满意时,洋地黄可与β受体阻滞剂或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合用。心室率控制的目标为静止时心率≤80次/分,轻微活动心率<100次/分,动态心电图上平均心室率≤90次/分。
4.抗凝治疗无器质性心脏病,年龄<65岁的孤立性房颤发生卒中危险性很低,可能不需要预防性抗凝治疗或仅用阿司匹林即可。抗凝药主要为华法林和阿司匹林,需根据患者的危险分层进行治疗,高危因素:既往有脑卒中、一过性脑缺血(TIA)、体循环栓塞、风湿性二尖瓣狭窄、人工瓣膜;中危因素:年龄≥75、高血压病、心力衰竭、糖尿病;低危因素:65≤年龄<74、冠心病、甲状腺功能亢进。存在任一项高危因素或一项以上中危因素的患者应使用华法林,并使凝血酶原的国际标准化率(INR)到达2~3,瓣膜置换术后的房颤患者INR应至少为2.5,但对高龄患者适宜的INR为1.6~2.5.低危患者或有抗凝禁忌证者可口服阿司匹林(300mg/d)。
5.房颤的非药物治疗主要包括心导管消融技术、起搏器植入术、心房除颤器和外科手术。
房颤分急性和慢性两大类。不同类型的房颤治疗重点不同。急性房颤(3个月以内)主要是控制室率、转复窦律和防治血栓。这类患者常可自行复律。慢性房颤分为:①阵发性房颤:房颤间断发作,一般指房颤发作持续小于24小时(也有定为48小时),常可自动终止。治疗目标是预防发作和发作期控制室率。②持续性房颤:发作持续24小时(或48小时)以上,难以自动转复到窦性心律的房颤。治疗目标是恢复窦性心律,并按发生血栓栓塞危险程度选用抗凝剂。③永久性房颤:指房颤为持续性,难以转复。治疗目标目前多数认为主要是控制心室率及抗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