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考试知识点病毒性肝炎及相关习题
引起病毒性肝炎的肝炎病毒有甲型(HAV)、乙型(HBV)、丙型(HCV)、丁型(HDV)、戊型(HEV)及庚型(HGV)六种。
(一) 基本病理变化
各型病毒性肝炎病变基本相同,都是以肝细胞的变性、坏死为主,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炎细胞浸润、肝细胞再生和纤维组织增生。属于变质为主炎症,病变包括:
肝细胞变性 |
细胞水肿 |
为最常见的病变,可呈气球样变 |
|
嗜酸性变 |
此种变性一般仅累及单个或数个肝细胞,散在于肝小叶内 |
||
肝细胞坏死 |
嗜酸性坏死 |
即由上述的嗜酸变性发展而来,称为嗜酸性小体 为单个肝细胞的死亡,属细胞凋亡 |
|
溶解性坏死 |
点状坏死 |
指单个或数个肝细胞的坏死,常见于急性普通型肝炎 |
|
碎片状坏死 |
常见于慢性普通型肝炎 |
||
桥接坏死 |
常见于中度与重度慢性肝炎 |
||
大片坏死 |
常见于重型肝炎 |
||
炎症细胞浸润 |
主要为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呈散在性或灶状浸润于肝小叶内或汇管区 |
||
增生性反应 |
肝细胞再生,胆管上皮细胞增生,Kupffer 细胞、成纤维细胞反应性增生 |
(二) 临床病理类型和病变特点
(1) 急性(普通型)肝炎
肉眼观 |
肝脏肿大,质较软,表面光滑 |
|
镜下 |
细胞变性 |
以肝细胞变性为主,且以细胞水肿(胞质疏松化和气球样变)、嗜酸性变为主 |
细胞坏死 |
肝细胞坏死轻微,肝小叶中可见点状坏死与嗜酸小体 |
|
炎症细胞浸润 |
肝小叶内与汇管区可见炎细胞浸润 |
(2) 慢性(普通型)肝炎:以往将慢性肝炎分为慢性持续性肝炎与慢性活动性肝炎(现在已经不再使用)。
目前学者们根据炎症、坏死、纤维化程度,将慢性肝炎分为下述三型:
|
细胞损伤 |
纤维化程度 |
轻度慢性肝炎 |
点状坏死,偶见轻度碎片状坏死 |
①肝小叶界板无破坏,小叶结构清楚;②汇管区有 少量纤维组织增生 |
中度慢性肝炎 |
出现中度碎片状坏死、特征性桥接 坏死 |
小叶内有纤维间隔形成,但小叶结构大部分保存 |
重度慢性肝炎 |
重度的碎片状坏死与大范围的桥接 坏死 |
肝细胞不规则再生,纤维间隔分割肝小叶结构,晚 期形成假小叶 |
(3) 重型病毒性肝炎 又分为急性重型和亚急性重型两种。
|
急性重型肝炎亚 |
亚急性重型肝炎 |
肉眼观 |
肝体积明显缩小,尤以左叶为甚 |
肝体积缩小 |
被膜皱缩,质地柔软表面 |
表面被膜皱缩不平 切 |
|
切面呈黄色或红褐色 |
再生的结节因胆汁淤积而呈现黄绿色 |
|
镜下 |
肝细胞坏死广泛而严重,出现弥漫性大片坏死。 残留的肝细胞无明显再生现象 |
特点为既有肝细胞的大片坏死,又有结节状 肝细胞再生 |
溶解坏死的肝细胞很快被清除,仅残留网状支 架。数日后网状支架塌陷 |
坏死区网状纤维支架塌陷和胶原化,再生的 肝细胞不能沿原有支架排列,而呈结节状 |
|
肝小叶内及汇管区大量炎细胞浸润,其中以淋巴 细胞、巨噬细胞浸润为主 |
肝小叶内可见明显的炎细胞浸润,主要为淋 巴细胞、单核细胞 |
关于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细胞基本病变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气球样变
B.嗜酸性变
C.脂肪变性
D.肝细胞再生
E.嗜酸性坏死
答案:C
(3~4题共用备选答案)
A.肝细胞点灶状坏死
B.肝细胞碎片状坏死
C.肝细胞桥接坏死
D.肝细胞亚大片坏死
E.肝细胞大片坏死
3.急性重型肝炎的病理学特点是
答案:E
4.急性普通型肝炎的病理学特点是
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