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执业医师考试专业资料小肠类癌的病理帮助临床执业医师考试考生更好的复习,人卫智网考试搜集整理如下:
类癌60%~80%发生于小肠,回肠末段为最常发生部位。Gabos 统计小肠类癌87%在回肠,9%在空肠,只有4%发生于十二指肠,十二指肠类癌主要发生在壶腹周围区,其次为壶腹上部和壶腹下部。Vater 壶腹和梅克尔憩室亦可发生。类癌可单发或多发,是一种生长缓慢的肿瘤,临床上常无症状,往往是手术或尸检时发现,占小肠尸检的0.65%.其中回肠类癌40%是尸检中发现的,19%是手术中发现的。
1.大体观察,大多数类癌呈结节状突出于黏膜或位于黏膜下层。黏膜常完整,仅少数发生溃疡,常侵入肌层和浆膜层,直径一般在3.5cm 以下,尤以1.5c m 者占多数。
2.镜下观察,类癌有多种形态结构,常见的有五型。(1)岛屿型:特点是细胞排列紧密呈实性岛状、田块状,细胞呈小圆形或卵圆形,大小一致,胞浆少,呈颗粒状,核结构也一致。
(2)梁索型:特点是肿瘤细胞排列成条带状,中间为胶原纤维分隔,细胞小,呈梭形,胞浆少。(3)管状型:特点是出现腺管状、腺泡状或玫瑰花样结构,是一种少见的类型。
(4)未分化型:极少见,特点是肿瘤细胞呈小细胞、中等细胞或大细胞未分化型,间质很少,呈弥漫排列。(5)混合型:特点是由2 种或2 种以上结构组成。
类癌细胞的组织化学特点是银染色,主要是亲银阳性。电子显微镜下,类癌细胞内可见大量、大小不等的神经内分泌颗粒。免疫组织化学方面,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嗜铬素、突触素呈阳性,S‐100 也可呈阳性,这些均有助于诊断。根据细胞形态难以判断类癌的恶性程度,主要是取决于肿瘤的大小、部位、浸润组织的深浅以及有否转移。
上一篇:假性甲状旁腺机能减退的临床特点
下一篇:先天性气管狭窄的病因及发病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