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执业医师考试专业资料是帮助临床执业医师考试考生更好的复习,人卫智网考试搜集整理如下:
药物治疗是疼痛治疗中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分为全身用药和局部用药两种。西药按其药理作用机制可分为两大类:①阿片类药物: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选择性地消除或缓解痛觉的药物,典型镇痛药为阿片生物碱类及其合成代用品。②非阿片类药物:具有镇痛、解热、抗炎作用的药物如阿司匹林等。用药原则是三阶梯用药:先用非阿片类,不行时先用弱阿片类药、后用强阿片类药。用阿片类药开始即用够剂量,以减轻痛苦、防止耐受。
(1)阿片类药及其合成品:
常用于治疗急性疼痛和慢性顽固性疼痛,特别是癌痛的主要手段。此类药镇痛作用强,具有成瘾性。1)吗啡(Morphine):
中枢神经抑制药,具有镇痛、镇静、镇咳、抑制呼吸、干扰肠蠕动等作用。盐酸吗啡片,止痛维持4~6小时,口服每次5~15mg,15~60mg/d;极量每次30mg,100mg/d.盐酸吗啡控释片及硫酸吗啡控释片,止痛维持时间12小时,每间隔12小时服1次。连续使用成瘾,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肺源性心脏病、支气管哮喘、颅脑损伤、哺乳期妇女及婴儿慎用,偶有过敏。2)哌替定(Pethidine,度冷丁):
镇痛及镇静作用,用于各种剧烈疼痛及麻醉前用药。常用量为200~400mg/d,极量600mg/d.可致依赖,婴幼儿慎用。3)芬太尼(Fentanyl):
镇痛药,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疼痛以及手术的镇痛作用,可作为麻醉的辅助用药与麻醉药合用。孕妇、心律失常、支气管哮喘、呼吸抑制、重症肌无力等慎用。
4)曲马朵(Tramadol):
是一种阿片受体激动剂,为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药中的非成瘾类镇痛药,用于各种急慢性疼痛,可采用静注、口服、塞肛镇痛等方法。口服一般为每次50~100mg,2次/天,最大剂量为400mg/d.肝肾功能不全、心脏疾病、对阿片类过敏、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慎用。与安眠药、镇痛剂或其他神经系统药物合用时可引起急性中毒。5)可待因、阿法罗定(安那度)、美沙酮等。
(2)非阿片类药:主要是具有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作用的药物,对慢性疼痛有较好的镇痛效果。
1)阿司匹林(Aspirin,Acetylsalicylic acid,乙酰水杨酸):为解热、消炎、镇痛药。对腹部癌肿、偏头痛等有镇痛或止痛作用,口服每次0.3~0.6g,3次/天。胃与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慎用,不宜与抗凝血药、糖皮质激素合用。
2)布洛芬(Ibuprofen,芬必得,Fenbid):具有解热、镇痛、抗炎作用,适用于急慢性类风湿关节炎及骨关节炎、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疼痛。
3)吲哚美辛(Indomethacin,消炎痛):可抑制体内前列腺素合成而产生解热镇痛和消炎作用。适用于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癌性疼痛、胆绞痛、滑囊炎、腱鞘炎等。口服每次25mg,2~3次/天,饭后或饭间服用。直肠给药,每日便后用栓剂50~100mg.溃疡病、帕金森病、精神病、癫痫、支气管哮喘、肾功能不全及孕妇、儿童禁用。
4)氟西汀(Fluoxetine):是一种选择性5‐羟色胺重摄取抑制剂,具有镇痛作用,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副作用少。副作用有轻微的肠道不适和头痛、目眩、神经质等。口服吸收良好,20~40mg/d,最大日剂量80mg.
5)激素类药物:具有抗炎、免疫抑制及抗毒素等作用,可全身给药或局部注射,常用于急性疼痛,特别是在神经阻滞中使用,可以加强治疗效果。药物的使用要充分注意疼痛的特点,特别明确疼痛的病因、性质、程度、部位及对疼痛药物的反应。
6)中药中成药:某些中草药止痛速度虽慢,但作用缓和,副作用少,临床效果较好。
7)其他:包括抗抑郁药及抗癫痫药,如氯米帕明(氯丙米嗪)、阿咪替林、氟西汀、苯妥英钠、卡马西平、加巴喷丁等。
(3)局部用药:根据需要,可选用麻醉剂、激素、维生素等,选择性采用在疼痛部位周围的经皮用药、位于肌腹中的扳机点注射、腱鞘内注射、关节内注射、椎管内硬膜外封闭、鞘内注射,末梢神经干、丛,脑脊神经根、交感神经节等神经组织内或附近注入药物,以阻断疼痛向中枢神经传导,改善血液循环,消除炎症,缓解疼痛。镇痛效果可靠、副作用相对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