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内科治疗
主要采用低脂饮食,每日脂肪摄取量<5g,或用中链脂肪酸(MCT)替代食物中长链脂肪酸。MCT 治疗的机制是:长链脂肪酸吸收系经小肠淋巴管和胸导管转运,可增加淋巴流量,在肠淋巴管扩张时,会促使淋巴液中蛋白丢失入肠内,而MCT 不通过小肠淋已转送。如合并血沉加快和免疫异常(狼疮细胞阳性、抗核抗体阳性)病人,可予皮质类固醇治疗,常用泼尼松或强的松龙40~80ml/d,4~6 周。也可用冲击治疗,静脉注射甲泼尼龙,160mg/d,2~5 天。对于水肿和腹水严重病例,应限制钠摄入,并予利尿剂,首选螺内酯。
如肠淋巴管扩张较为局限,可予手术切除,但大多数病例的病变较弥漫,难以完全切除。有人主张根据肠淋巴管造影所见,切除病变最严重的肠段,可使蛋白和脂肪丢失明显改善。
上一篇:孤立性直肠溃疡综合征
下一篇:成人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临床表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