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性水肿的发病原因分析

2013年02月21日 10:00

  1﹒心源性水肿

  多见于右心功能不全、心包积液、慢性缩窄性心包炎。发生机制有:①有效循环血量减少,肾血流量不足,继发性醛固酮增多引起水、钠潴留,细胞外液增多,毛细血管静水压增高;②体循环静脉淤血,毛细血管滤过压增高,引起组织液回吸收减少。前者决定水肿的程度和范围,后者决定水肿的部位。

  心源性水肿具有如下特点:①呈对称性、凹陷性;②首先出现在身体的低垂部位,如立位和坐位的足踝部、卧位的盆骶部,严重时波及全身,甚至出现胸腹水;③和体力活动有关,活动后加重,休息后减轻或消失,所以开始水肿多在晚上睡觉前重,休息后晨起减轻;④同时伴有体循环淤血的表现,如颈静脉怒张、肝脏淤血肿大、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等;⑤伴有心脏体征,如心界扩大、心脏杂音等;⑥超声心动图、心脏X线摄片可帮助鉴别。

  2﹒肾源性水肿

  见于各种类型的肾炎和肾病。发生机制有:①肾脏疾病引起少尿,导致水、钠潴留,细胞外液增多,毛细血管静水压升高所致;②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增高,大量蛋白尿,导致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引起水分外渗;③肾实质缺血,导致醛固酮活性增加,水、钠潴留。

  肾源性水肿具有如下特点:①最早出现的部位是晨起眼睑和颜面水肿,以后逐渐发展至全身;②水肿发展迅速;③常同时伴有尿液异常(如蛋白尿、血尿、管型尿)、高血压、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及腰痛、肾区叩击痛等表现。

  3﹒肝源性水肿

  多见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晚期。发生机制有:①肝功能减退,合成白蛋白的能力下降,低蛋白血症,导致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引起水分外渗入组织间隙;②继发醛固酮增多导致水、钠潴留;③门静脉高压症导致肝脏淋巴液回流受阻。
    肝源性水肿具有如下特点:①首先出现在足踝部,逐渐向上蔓延,而颜面和上肢常无水肿;②腹水比水肿更容易出现,很多时候只有腹水而没有水肿;③同时伴有门静脉高压症的表现(如脾肿大、腹壁静脉怒张、呕血、便血等)和肝功能减退的表现(如肝掌、蜘蛛痣、黄疸);④肝功能检测、胃镜、钡餐造影和肝胆B超有助于诊断。 

  4﹒营养不良性水肿

  由于消化吸收障碍、摄入不足、丢失过多、慢性消耗性疾病所致。主要发病机制是低蛋白血症导致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血浆中的水分外渗入组织间隙所致。

  营养不良性水肿的特点:①水肿发生前先有明显的消瘦、体重下降;②先从足踝部开始,逐渐向全身蔓延。

  5﹒黏液性水肿

  见于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其特点是:①以眼睑、颜面、下肢较重,属非凹陷性水肿;②常同时伴有怕冷、少汗、疲乏、精神委靡、嗜睡、言语动作缓慢、智力减退、食欲欠佳、便秘、体重增加等表现;③甲状腺功能试验可助鉴别。

  6﹒经前期紧张综合征

  见于女性月经前7~14天,表现为眼睑、踝部、手部水肿,月经来潮后消退,呈周期性出现。同时伴有乳房胀痛、下腹部沉重感,部分患者有烦躁、失眠、头痛、疲乏等精神症状。

  7﹒药物性水肿

  可见于应用糖皮质激素、雄激素、雌激素、胰岛素、萝芙木制剂、甘草制剂等治疗过程中。

乡镇助理医师考试辅导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联系我们|招贤纳士|网站声明|销售网点
服务热线:400-111-8166 (服务时间:8:00-21:30)
北京市朝阳区华威南路弘善家园415号底商二层 
Copyright 2008-2018   人民卫生出版社主办   京ICP备:05067302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1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