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1. 菌群失调症的原因是A. 正常菌群的遗传特性明显改变
B. 大量使用生态制剂C. 正常菌群的增殖方式明显改变
D. 正常菌群的组成和数量明显改变E. 正常菌群没有明显变化
解析:菌群失调指寄生在正常人体某部位的正常菌群,各菌种之间的比例发生了较大幅度的超出正常范围的改变,多由滥用广谱抗生素引起。由于菌群失调引起的疾病,称为菌群失调症。2. 关于病菌致病因素的观点,错误的是
A. 病菌有黏附因子B. 病菌有荚膜、微荚膜
C. 与病菌的胞外酶有关D. 与病菌的内、外毒素有关
E. 与病菌侵入的数量并无密切关系解析:病原菌侵入机体能否致病取决于三个因素即细菌的毒力、细菌侵入的数量及侵入的部位。
3. 细菌内毒素的特征是A. 只有革兰阴性细菌产生
B. 少数革兰阳性细菌产生C. 细菌在生活状态下释放
D. 抗原性强E. 不耐热
4. 细菌内毒素的描述,错误的是A. 由革兰阴性菌裂解产生
B. 毒性较弱且无特异性C. 化学成分为脂多糖
D. 耐热,160℃,2~4小时才被破坏E. 抗原性强,经甲醛处理可制成类毒素
解析:细菌内毒素抗原性弱,经甲醛处理不形成类毒素。5. 内毒素的主要成分是
A. 肽聚糖B. 蛋白质C. 脂蛋白 D.DNA E. 脂多糖6. 下列关于细菌内毒素作用的认识,错误的是
A. 发热B. 白细胞升高
C. 微循环障碍D.DIC
E. 对组织器官有选择性毒害效应解析:细菌内毒素使白细胞下降。
7. 下列关于内毒素性质的错误叙述是A. 来源于革兰阴性菌
B. 用甲醛脱毒可制成类毒素C. 其化学成分是脂多糖
D. 性质稳定,耐热E. 以上都是错误的
参考答案:1.D 2.E 3.A 4.E 5.E 6.B 7.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