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常分娩又称难产。影响分娩的主要因素为产力、产道、胎儿及精神心理因素。
产力异常产力是指,贯穿于整个分娩过程,并主要以子宫收缩力为主,是分娩的动力。子宫收缩力异常,临床上分为子宫收缩乏力和子宫收缩过强两类,每类又分为协调性子宫收缩和不协调性子宫收缩。
1. 子宫收缩乏力处理
1)协调性宫缩乏力 经阴道分娩者,采取加强宫缩、促进产程的措施。①改善全身情况;②温肥皂水灌肠和排空膀胱;③针刺合谷、三阴交等穴位;④人工破膜;⑤地西泮10mg静注;⑥缩宫素静脉滴注(同时专人观察宫缩、胎心等)。如有难产不能经阴道分娩者,及时行剖宫产。2)不协调性宫缩乏力 ①调节子宫收缩,使之恢复协调性,肌注哌替啶为首选,100mg;②切勿静滴缩宫素;③使用镇静药;④不能纠正或出现胎儿窘迫者应立即剖宫产。
2. 子宫收缩过强协调性子宫收缩过强:宫缩的规律性、对称性和极性正常,宫缩力过强、过频。发生急产(总产程不足3小时)。
处理
临产后不宜灌肠。提前做好接产准备。产后仔细检查宫颈、阴道、外阴,有撕裂及时缝合。如为未消毒接产,应给抗生素预防感染。
不协调性子宫收缩过强:包括强直性子宫收缩(多因分娩受阻、不恰当应用缩宫素、发生胎盘早剥等)和子宫痉挛性狭窄环(不恰当应用缩宫素)。
相关习题:初产妇,30岁,38+5周妊娠,阵发性下腹痛11小时,昨晚间断睡眠1小时。检查:骨盆外测量正常,LOA,胎心好,宫缩20秒/3~10分钟,宫口开大1+cm,先露S-1,胎膜未破。
1. 首选处理措施应是A. 肌注哌替啶(度冷丁)
B. 人工破膜C. 剖宫产
D. 肌注缩宫素2.5UE. 严密观察,等待其自然分娩
2. 经上处理后产妇3小时后宫口开大5cm,宫缩20~30秒/5~6分钟,2小时后复查,宫口仍开大5cm,S-0.5,胎位LOA,羊膜囊突,胎心率132~148次/分钟,宫缩时手指压宫底仍可出现凹陷。产妇出现的产程异常属于A. 潜伏期延长
B. 活跃期延长C. 活跃期停滞
D. 胎头下降延缓E. 第二产程停滞
3. 目前首选的处理措施是A. 缩宫素静脉点滴
B. 人工破膜C. 肌注杜冷丁
D. 立即行剖宫产术E. 等待其自然分娩
4. 若此时发现羊水为棕黄色,最适宜的处理是A. 严密观察产程,等待自然分娩
B. 会阴侧切,产钳助产C. 小剂量滴注催产素
D. 立即剖宫产E. 持续吸氧,等待宫口开全
「解析」 答案:1.A 2.C 3.B 4.D1. 此患者表现为协调性宫缩乏力,第一产程应消除精神紧张情绪和恐惧心理,多休息,鼓励多进食,注意营养、水分及电解质的补充。不能进食者静脉补充营养,及时纠正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静脉滴注复方乳酸钠葡萄糖或10%葡萄糖液500~1000ml内加维生素C2g.必要时应用镇静剂,产妇过度疲劳,缓慢静脉推注地西泮10mg或哌替啶100mg肌注,经过一段时间充分休息,可使子宫收缩力转强。初产妇胎膜未破、宫口开大不足4cm,可用温肥皂水灌肠,可促进肠蠕动,排气排便,又可刺激子宫收缩;排尿困难者先行诱导排尿,无效者应及时导尿。破膜12小时以上应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2. 活跃期停滞指进入活跃期后,宫口不再扩张达2小时以上。3. 宫口扩张≥3cm、无头盆不称、胎头已衔接者,可行人工破膜。破膜后,胎头直接紧贴子宫下段及宫颈内口,引起反射性子宫收缩,加速产程进展。
4. 羊水为棕黄色提示胎儿缺氧窘迫,此时宫颈口尚未开全,应立即行剖宫产术完成分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