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亢的治疗最好在妊娠前开始,可以不顾忌对胎儿的影响。药物剂量可以较大,必要时也可以手术。放射性碘治疗后4个月内避免怀孕,受孕前3个月应维持甲状腺功能正常。治疗原则是控制甲亢发展,安全度过妊娠及分娩。治疗甲亢有三种选择:抗甲状腺药物、手术、同位素。妊娠期一般多用药物,药物比手术更容易控制,更安全。浓集碘放射性131I可影响胎儿甲状腺发育,有可能造成胎儿先天性甲减,因此,妊娠期禁忌同位素治疗。
1﹒药物治疗
主要有丙硫氧嘧啶(PTU)、甲硫氧嘧啶(MTU)、甲巯咪唑(MMI)等。抗甲状腺药物皆能通过胎盘影响胎儿。PTU通过胎盘量少,速度慢,在甲状腺内阻断甲状腺素的合成,阻断T3转变为T4,是孕期治疗甲亢的首选药物,药物用量一般是非孕期的半量,服用抗甲状腺药物不影响已合成的甲状腺素的释放,等体内储存的甲状腺素消耗后才能显效。用药后监测病情变化,包括静息脉率、脉压、食欲等,如临床症状改善,每隔2~4周复查FT4和TSH,当血清FT4下降至正常,PTU逐渐减量,维持FT4在正常范围的上1/3。妊娠期应用最小剂量PTU,避免药物过量引起胎儿、婴儿甲减和甲状腺肿大。PTU和MMI不良反应相当,主要有:粒细胞减少,发生率0.1%~0.4%,用药期间定期复查血常规;血小板减少、血管炎、肝功能损害的发生率<1%;药疹、关节炎、瘙痒、药物热的发生率为5%。MMI可引起胆汁淤积性黄疸。药物不良反应严重者需停药,轻者可更换其他药物。
2﹒手术治疗
妊娠期甲状腺手术治疗仅用于药物不能控制的甲亢;有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疑有癌变。孕早期手术易流产,晚期易引起早产,孕中期手术比较适宜,可行甲状腺部分切除术。手术有诸多危险,如喉返神经损伤、声带麻痹、声音嘶哑。切除过多,术后甲减。需要长期甲状腺素补充治疗。术前需充分药物准备,术后需保胎,密切随诊甲状腺功能等。
3﹒产科处理
(1)妊娠期:甲亢孕妇易发生胎儿宫内生长受限,每周胎心监护2次,注意有无胎儿窘迫。避免感染、精神刺激和情绪波动,避免甲亢危象,妊娠37周入院,监测孕妇甲状腺功能及胎盘功能,决定分娩方式。
(2)分娩期:除产科因素外,应尽量阴道分娩。如有心功能不全,产程进展不顺利,胎头仰伸,不能入盆等情况,可放宽剖宫产指征。产程中注意精神安慰,镇静吸氧,补充能量,缩短第二产程,警惕甲状腺危象,注意产后出血发生。做好新生儿复苏准备。留脐带血查甲状腺激素和TSH,如母亲是Graves病,需要留脐血查TRAb、TSI。
(3)产后:自身免疫性甲亢产后病情可加重,因此产后应加强监护,复查甲状腺功能,对症处理,警惕甲状腺危象,多数需增加药量。产后服用PTU,24小时内乳汁中药物含量是母亲服药量的0.07%,所以哺乳是安全的,如能定期对哺乳婴儿进行甲状腺功能监测,更为理想。
【Tips】
实验室检查是诊断甲亢的重要方法,绝大多数甲亢患者FT3、FT4升高,TSH降低。抗甲状腺药物治疗使甲状腺功能维持在正常孕妇的上1/3高限内。首选丙硫氧嘧啶(PTU)。妊娠期禁忌放射性核素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