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入性肺炎病因及发病机制

2013年01月22日 15:22

  吸入性肺炎病因及发病机制是主管护师考试中的重要考点,人卫智网总结如下:

  胎儿在宫内或娩出时吸入羊水致肺部发生炎症,称羊水吸入性肺炎;吸入被胎粪污染的羊水,称胎粪吸入性肺炎;出生后因喂养不当、吞咽功能不全、吮乳后呕吐、食管闭锁和唇裂、腭裂等引起乳汁吸入而致肺炎,称乳汁吸入性肺炎。其中以胎粪吸入性肺炎病死率最高,由于胎儿缺氧,出生后除肺炎外,常伴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出血等多系统损害,故胎粪吸入性肺炎又称胎粪吸入综合征(MAS),足月儿和过期产儿多见。

  当胎儿在宫内或分娩过程中胎头或脐带受压可刺激肠道副交感神经引起胎儿排便,尤其缺氧时,肛门括约肌松弛使胎粪排出,低氧血症又刺激胎儿呼吸中枢诱发胎儿喘息样呼吸,将胎粪吸入鼻咽及气管内,而胎儿娩出后的有效呼吸更使呼吸道内的胎粪吸入肺内。气道内的黏稠胎粪造成机械性梗阻,引起肺气肿和肺不张,特别在形成活瓣样栓塞时,气体只能进不能出,使肺泡内压力逐渐增高,造成气胸和间质性肺气肿,加重通气障碍,产生急性呼吸衰竭。胎粪中的胆汁刺激肺组织可引起化学性炎症反应,产生低氧血症和酸中毒,因此胎粪吸入性肺炎最严重。

主管护师执业资格考试辅导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联系我们|招贤纳士|网站声明|销售网点
服务热线:400-111-8166 (服务时间:8:00-21:30)
北京市朝阳区华威南路弘善家园415号底商二层 
Copyright 2008-2018   人民卫生出版社主办   京ICP备:05067302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1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