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基本的生命体征的监测项目是指神志、体温、血压、心率和心律、呼吸率和尿量等。这些项目在外科病房内都能完成。由护士每半小时观察1 次,连续观察4~6 小时。监测过程中如果发现异常,应增加观察密度和延长观察时间,直至生命体征恢复正常。必要时可用床旁心电血压监护仪和经皮氧饱和度测定仪辅助作心肺功能的连续监测。
生命体征更广义的监测指标可以涵盖对各主要脏器(心、肺、肝、肾等)功能的监测内容。这些项目有些在外科病房内也能完成,但多数是针对危重病人,所以许多项目常是在ICU 内完成。其中包括:
1﹒中心静脉压(CVP)测定 CVP的正常值为8~12cmH 2 O,低于8cmH 2 O提示血容量不足,应加快输液速度,必要时应增加输注液体中的胶体成分,以尽快补足血容量。超过12~15cmH 2 O 则提示血容量过多或心功能不全,此时应限制输液用量并加用强心药物。连续测定CVP值的临床价值更大。
2﹒肺动脉楔压(PAWP)和心搏出量(CO)测定 将漂浮导管(Swan-Ganz 导管)经上臂静脉插入,随导管顶端气囊的漂浮作用使导管头端到达肺动脉,可测得PAWP 值,该值能更确切地反映左心房压。其值的升高或降低的临床意义与CVP值相似。通过Swan-Ganz 导管还可用热稀释法测定CO,了解心脏功能。如果CO 值明显降低,则应根据其可能因素予以补充血容量或使用强心剂。
3﹒呼吸功能监测 危重病人常有呼吸功能不良,需用呼吸机辅助通气的机会很多。在调整合适的呼吸频率、潮气量、每分通气量、吸入气氧浓度(FiO 2)等参数之后,应定期作病人的动脉血血气分析测定。若动脉血氧分压(PaO 2)<60mmHg则提示存在低氧血症,应查找原因并提高FiO 2浓度,或改用呼气末正压呼吸(PEEP),以纠正其缺氧状态。
4﹒肾功能的监测 肾功能监测的主要项目包括尿量及尿比重、血肌酐和血尿素氮、血钾测定等。正常人尿量不应少于800ml/24h。尿量<400ml/24h 者称为少尿,尿量<100ml/24h 则为无尿,都提示存在肾功能问题。如果是由于水分摄入量不足或是尿路梗阻所致,在积极去除病因后尿量则会转为正常。如果是由于肾衰竭所致的少尿或无尿,则预后极为恶劣。如果尿量少而尿比重低(1.010~1.013)也提示有肾衰竭。肾衰竭时还会有血中肌酐、尿素氮和钾浓度的显著升高。
5﹒体液平衡的监测 外科病人发生体液平衡失调的机会不少,可以有缺水或水过多、血电解质紊乱,也可以发生酸中毒或碱中毒。如果病人有产生体液失调的病因,则应提高警惕,定期作血电解质(钾、钠、氯、钙、镁和磷等)测定,如发现有缺乏症则应及时予以补充纠正。作动脉血血气分析可及时发现有无酸碱平衡失调,以便作相应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