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乡镇助理 > 考试资料

运动功能检查之随意运动、肌力与肌张力

2013年01月14日 09:46

  (1)随意运动:是受意识支配的动作。

  (2)肌力:先观察自主活动时的肢体动度,再用作对抗动作的方式测试上、下肢伸肌和屈肌的肌力,双手的握力和分指力等。须排除因疼痛、关节强直或肌张力过高所致的活动受限。

  肌力的记录采用0~5级的六级分级法。

  0 级 完全瘫痪,测不到肌肉收缩。

  1 级 可见肌肉轻微收缩,但无肢体活动。

  2 级 肢体能在床上水平移动,但不能抵抗自身重力,即不能抬离床面。

  3 级 肢体可以抬离床面,但不能抗阻力。

  4 级 肢体能做对抗外界阻力的运动,但力量不到正常肌力。

  5 级 肌力正常,运动自如。

  检查方法:①双手同时迅速握紧检查手指。患侧握手较慢,力量稍轻。②双手指尽力分开后手掌相对,观察两侧指间隙大小。患侧分开较小。③两臂前伸,患臂逐渐下垂。④仰卧、伸直下肢时,可见患侧足外旋;或双腿屈曲,使膝、髋关节均呈直角,可见患侧小腿逐渐下垂。均表示轻微肌力减退。

  临床意义:不同程度的肌力减退可分别命名为完全性瘫痪和不完全性瘫痪。不同部位或不同组合的瘫痪可分别命名为:①单瘫:单一肢体瘫痪,多见于脊髓灰质炎;②偏瘫:为一侧肢体(上、下肢)瘫痪,常伴有同侧脑神经损害,多见于颅内病变或脑卒中;③交叉性偏瘫:为一侧偏瘫及对侧脑神经损害;④截瘫:为双下肢瘫痪,是脊髓横贯性损伤的结果,见于脊髓外伤、炎症等。

  (3)肌张力:肌张力增高分为痉挛性及强直性,分别为锥体束及锥体外系损害所致。①痉挛性肌张力增高:见于锥体束病变,系牵张反射被释放而增强所致。上肢屈肌张力增高,呈“折刀状”,下肢伸肌张力增高。②强直性肌张力增高:见于锥体外系病变,如震颤麻痹等。伸、屈肌张力均增高,呈“铅管样”或“齿轮状”。
    肌张力降低见于周围神经炎、脊髓前角灰质炎和小脑病变等。

乡镇助理医师考试辅导
名称 辅导班特色 价格 购买
2015年乡镇助理医师精品协议班

含笔试精讲课程、应试技巧课程两大班次,采用班主任管理模式制定个性化学习计划、不间断考试资料推送,配送同步练习、专家答疑,附赠4套金牌模拟试卷,助您顺利过关

签约学习,无分数限制,考试不过免费重学

700 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