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产生永久性甲低。安全、方便、经济有效。为初始治疗之首选,但复发率高,疗程长。硫脲类有甲基硫氧嘧啶(MTU)及丙基硫氧嘧啶(PTU)。咪唑类有他巴唑(MM)及甲亢平(CMZ)。
1.作用机制
(1)抑制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抑制酪氨酸碘化,阻断甲状腺激素合成。
(2)免疫抑制(抑制免疫球蛋白生成及淋巴因子、氧自由基释放)作用,使TSAb降低。
(3)PTU可抑制5′脱碘酶,使T4转变T3减少。
2.适应证
症状轻、甲状腺较小、年轻、妊娠(以PTU为宜)、术前准备、不宜手术或术后复发及放射性碘治疗前后的辅助治疗。
3.剂量与疗程
初始硫脲类300~450mg/d,咪唑类30~40mg/d,分次服用。约经4~8周,症状明显改善,T3、T4正常后可逐渐减量,最后为维持量50~100mg(5~10mg)/d或更少。总疗程1年半至2年。治疗中突眼或甲状腺肿加重,或发生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状,可减少剂量并酌情加用左甲状腺素(L-T4)25~50μg/d或干甲状腺片20~60mg/d.有人认为在减量过程中加用甲状腺制剂,对预防复发有益。
抗甲状腺药物停用指征:①甲亢症状完全缓解、甲状腺肿缩小、局部杂音消失。②所需抗甲状腺药物维持剂量很小。③TsAb阴转。④T3抑制试验正常。⑤TRH兴奋试验正常。
4.副作用
(1)粒细胞缺乏为致命性。多发生于用药2~3个月以内,也可见于减量过程中。停药指征:WBC<3000/mm3,粒细胞<1500/mm3.
(2)肝脏损害:药物中毒性肝炎、肝坏死;胆汁淤积性黄疸等,严重时需停药。
(3)严重药疹、狼疮样综合征、味觉丧失等也应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