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治疗目的
①缓解症状之外,还应提高运动耐量,改善生活质量;②阻止或延缓心室重塑防止心肌损害进一步加重;③降低死亡率。
2.治疗方法(1 )病因治疗
(2 )一般治疗:①休息,限制体力活动,不主张完全卧床休息,防止肺栓塞静脉血栓形成。②控制钠盐摄入。(3 )药物治疗
|
利尿剂 |
|||
|
机制 |
机制消除水钠潴留,减轻心脏负荷及肺循环淤血 |
||
|
地位 |
① 能使肺水肿及外周水肿在短期内消失,迅速缓解心衰症状 ② 是心力衰竭治疗中最常用的药物 |
||
|
|
代表药物 |
作用机制 |
作用机制注意事项 |
|
噻嗪类 |
双克DHCT |
抑制远曲小管对Na+ 的再吸收 |
为中效利尿剂,轻度心力衰竭可首选此药 |
|
袢利尿剂 |
速尿 |
促进髓袢升支排Na+ 保K+ |
强利尿剂,副作用为低钾 |
|
保钾利尿剂 |
螺内酯(安体舒通) |
促进远曲小管保K+ 排Na+ |
一般与排钾利尿剂联合应用 |
|
副作用 |
电解质紊乱是长期使用利尿剂最容易出现的副作用,特别是高血钾或低血钾均可导致严重后果,应注意监测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有较强的保钾作用,与不同类型利尿剂合用时应特别注意 |
||
|
血管扩张剂 |
||
|
药物 |
作用机制 |
应用特点 |
|
硝普钠 |
同时扩张动脉和静脉,降低心室前后负荷 |
主要用于以心排出量降低、左心室充盈压和体循环阻力增高为特征的晚期心力衰竭患者 |
|
硝酸脂类 |
主要扩张静脉和肺小动脉 |
主要扩张静脉和肺小动脉该药生物利用度高,作用持续时间长 |
|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 |
主要功能是抑制RAAS,抑制交感神经兴奋,还可抑制缓激肽的降解(可引起刺激性咳嗽),兼有扩张小动脉和静脉的作用,在改善心室及血管重构中起关键作用 |
所有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都必须使用ACEI,除非有禁忌证或不能耐受。ACEI 不宜用于伴严重肾衰竭、双侧肾动脉狭窄和低血压的患者。最主要的副作用是低血压,最常见的副作用为刺激性咳嗽 |
|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
阻断或改善因血管紧张素过度兴奋导致的多种不良作用 |
可用于不能耐受ACEI 的患者 |
|
洋地黄[地高辛、毛花苷C(西地兰)、毒毛花苷K] |
|
|
适应症 |
中、重度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对心室率快速的心房颤动患者特别有效 |
|
不宜应用的情况 |
①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②二度或高度房室传导阻滞;③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特别是老年人;④单纯性舒张性心力衰竭如肥厚型心肌病;⑤单纯性重度二尖瓣狭窄伴窦性心律而无右心衰竭的患者;⑥急性心肌梗死,尤其在最初24 小时内,除非合并心房颤动或(和)心腔扩大 |
|
中毒表现 |
① 心律失常:洋地黄中毒最重要的表现是各类心律失常,室早二联律(最常见);快速性心律失常又伴有传导阻滞是洋地黄中毒的特征性表现 ② 胃肠道反应:厌食、恶心、呕吐 ③ 神经系统症状:视力模糊、黄视、绿视 |
|
中毒处理 |
①立即停药是治疗的关键;②补钾补镁(伴房室传导阻滞者禁用);③快速性心律失常者(血钾正常)应用利多卡因或苯妥英钠;④严禁电复律 |
|
β受体阻滞剂 |
|
|
适应症 |
所有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NYHA Ⅱ~Ⅲ级病情稳定以及无症状性心力衰竭,或NYHA Ⅰ级(LVEF<40%)患者均必须应用β受体阻滞剂,且需终身使用 |
|
主要目的 |
并不在于短时间内缓解症状,而是长期应用达到延缓病变进展减少复发和降低猝死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