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中药师考试资料中药不良反应监测与报告是考试大纲要求掌握的内容,人卫智网考试搜集整理如下:
一、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概念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是指根据我国药品管理法的有关规定,对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时出现与用药目的无关或意外的有害反应开展监督和考察。
二、实行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制度的意义1.有助于提高医疗质量和医疗水平;
2.有助于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及时发现药品质量问题;3.有助于推动医疗单位的科研发展;
4.有助于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5.有助于加强医药人员间的合作。
三、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方法(一)自愿呈报系统
(二)集中监测系统——集中监测系统,即在一定时间、一定范围内根据研究的目的不同分为病源性和药源性监测。1.重点医院监测——(1)一般性全面监测;(2)重点监测。
2.重点药物监测——对新药、进口药品进行上市后的监测。(三)记录联结
(四)记录应用四、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报告监管系统
1.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2.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五、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报告范围(1)所有不良反应:新药监测期内的药品;进口药品自首次批准进口之日起5年内
(2)新的和严重的不良反应:新药监测期已满的药品;进口药品满5年的六、报告程序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实行逐级、定期报告制度。对新的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病例需用有效方式快速报告,必要时可以越级报告,最迟不超过15个工作日。
七、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因果关系分析评价(关联性评价)分为六级:无法评价、未评价、不太可能、可能、很可能、肯定。
我国的评价原则有5条:①时间;②类型;③减轻或消失;④再次出现;⑤其他。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务必用钢笔书写(用蓝或黑色墨水)。上一篇:膏滋药应用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