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20周以后或分娩期正常位置的胎盘,在胎儿娩出前部分或全部从子宫壁剥离,称胎盘早剥。是妊娠晚期严重并发症,起病急、发展快,处理不及时能危及母儿生命。
胎盘早剥病因1. 孕妇血管病变 孕妇患严重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慢性高血压、慢性肾脏疾病或全身血管病变时,胎盘早剥的发生率增高。
2. 机械性因素 外伤尤其是腹部直接受到撞击或挤压;脐带过短或绕颈;羊膜腔穿刺时刺破前壁胎盘附着处,血管破裂出血引起胎盘剥离。3. 宫腔内压力骤减。
4. 子宫静脉压突然升高。5. 其他 吸烟、滥用可卡因、代谢异常、血栓形成倾向等。
胎盘早剥病理胎盘早剥主要病理改变是底蜕膜出血并形成血肿,使胎盘从附着处分离。按病理类型,胎盘早剥可分为显性、隐性及混合性3种。
若底蜕膜出血,形成胎盘后血肿,胎盘剥离面逐渐扩大,血液冲开胎盘边缘并沿胎膜与子宫壁之间经宫颈管向外流出,称为显性剥离或外出血。若胎盘边缘仍附着于子宫壁或由于胎先露部固定于骨盆入口,使血液积聚于胎盘与子宫壁之间,称为隐性剥离或内出血。
由于子宫内有妊娠产物存在,子宫肌不能有效收缩以压迫破裂的血窦而止血,血液不能外流,胎盘后血肿越积越大,子宫底随之升高。当出血达到一定程度时,血液终会冲开胎盘边缘及胎膜而外流,称为混合性出血。偶有出血穿破胎膜溢入羊水中成为血性羊水。胎盘早剥发生内出血时,血液积聚于胎盘与子宫壁之间,随着胎盘后血肿压力的增加,血液浸入子宫肌层,引起肌纤维分离、断裂甚至变性,当血液渗透至子宫浆膜层时,子宫表面呈现紫蓝色瘀斑,称为子宫胎盘卒中。
上一篇:胎儿窘迫病因与治疗
下一篇:病理妊娠:前置胎盘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