钩端螺旋体病是急性人畜共患传染病。临床表现轻重不一,以起病急骤、高热、剧烈肌痛、结膜充血、弥漫性肺出血、肝肾功能损害为特征。
流行病学
传染源 |
鼠类和猪是两大传染源 |
传播途径 |
接触疫水是主要的传播方式 |
人群易感性 |
所有人群普遍易感,病后可获得较强的同型免疫力 |
流行特征 |
具有严格的季节性,好发于7~9 月;农民、渔民、屠宰工人等感染机会多 |
钩端螺旋体病的治疗
包括病原治疗、对症治疗和后发症的治疗。
病原治疗 |
常首选青霉素G 由于约18%~70% 患者于首次用药后出现赫氏反应,故宜采用开始小剂量与分次给药方案,亦可同时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预防 |
|
赫氏反应的诊断 |
产生机制 |
在首剂青霉素G 治疗后2~4 小时,因螺旋体大量裂解,释放毒素引起病情加重反应 |
具体表现 |
突然寒战、高热,继之大汗、热退,可伴血压下降或休克 |
|
赫氏反应的处理 |
一旦发生赫氏反应,应立即输液,及早给异丙嗪、氯丙嗪、氢化可的松,并物理降温 |
相关习题:
1、钩端螺旋体病的主要传染源是
A. 猪、牛
B. 猫、鼠
C. 鸡、鸭
D. 犬、猫
E. 猪、鼠
答案:E
2、男性,25 岁,发热3 天,诊断钩端螺旋体病后,用青霉素80 万U 肌注。3 小时后寒战,热度更高,脉搏加快,呼吸急促,首先应考虑
A. 过敏性休克
B. 合并败血症
C. 并发肺炎和心肌炎
D. 并发肺炎
E. 赫氏反应
答案:E
上一篇:栓塞的类型和对机体的影响
下一篇: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生物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