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乙型脑炎临床表现与诊断是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大纲要求掌握的内容,人卫智网考试搜集整理如下:
流行性乙型脑炎临床表现:
潜伏期4~21 天,一般为10~14 天。典型患者的病程可分四期。
|
出现时间 |
临床特点 |
初期 |
初期病程第1~3 天 |
体温在1~2 日内升高到38~39℃,伴头痛、神情倦怠和嗜睡、恶心、呕吐 |
极期 |
病程第4~10 天 |
①高热;②意识障碍;③惊厥或抽搐;④呼吸衰竭:本病最严重的表现和最主要的死亡原因,常为脑实质病变引起的中枢性呼吸衰竭;⑤脑膜刺激征及颅内压增高。其中高热、抽搐和呼吸衰竭是乙脑极期的三大严重症状 |
恢复期 |
需1~3 个月以上 |
极期过后体温在2~5 天降至正常,言语、表情、运动及神经反射逐渐恢复正常 |
后遗症期 |
6 个月后 |
部分患者出现后遗症,以失语、瘫痪及精神失常最为多见 |
流行性乙型脑炎实验室检查:
血象 |
白细胞总数升高,初期主要为中性粒细胞,随后淋巴细胞占优势 |
脑脊液检查 |
符合病毒性脑膜炎的改变:压力增高,外观无色或轻微浑浊,白细胞计数多在(50~500)×106/L,蛋白质轻度升高,氯化物和糖正常 |
血清学检查 |
特异性检查IgM 抗体阳性可确诊 |
病毒分离 |
主要在脑组织中分离,脑脊液和血液中不易分离到病毒 |
流行性乙型脑炎鉴别诊断
|
季节性 |
临床表现鉴别点 |
中毒型菌痢 |
亦多见于夏秋季 |
儿童多发,但本病早期即有休克,一般无脑膜刺激征,脑脊液无改变,大便或灌肠液可查见红细胞,脓细胞及吞噬细胞,培养有痢疾杆菌生长 |
化脓性脑膜炎 |
冬春季节多见 |
多见于幼儿,常先有或同时伴有肺炎、中耳炎、乳突炎、鼻窦炎或皮肤化脓病灶,而乙脑则无原发病灶。必要时可查脑脊液鉴别 |
结核性脑膜炎 |
季节性不明显 |
结脑病程长,有结核病灶或结核病接触史,结核菌素试验大多阳性 结脑脑脊液外观呈毛玻璃样,白细胞分类以淋巴细胞为主,糖及氯化物含量减低,蛋白可增加;放置后脑脊液出现薄膜,涂片可找到结核杆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