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执业医师考试专业资料高碘性甲状腺肿的发病机制帮助临床执业医师考试考生更好的复习,人卫智网考试搜集整理如下:
高碘所致的甲状腺肿是由碘阻断效应引起的,即Wolff-Chaikoff效应:当摄入高碘时,碘抑制了过氧化物酶的活性,使T3、T4合成减少,反馈性TSH分泌增高,促进了甲状腺肿的发生。近年的研究表明:高碘摄入后主要是抑制了钠-碘转运体(sodium-iodide symporter,NIS),使碘向甲状腺细胞内转运减少,造成细胞内碘水平下降,T3、T4合成减少,反馈性TSH分泌增高,促进了甲状腺肿的发生。然而,碘阻断效应是暂时的,多数人机体很快适应,称为碘阻断的逃逸现象(escape),故大多数人并不发生高碘性甲状腺肿。长期摄入高碘,尽管机体的适应可使激素代谢维持正常,但由于胶质合成过多而潴留,高碘又抑制蛋白脱碘,最终导致滤泡腔扩大而形成甲状腺肿。
上一篇:高碘性甲状腺肿的临床表现
下一篇:心尖球囊样综合征的临床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