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学员提问:脑血栓、脑栓塞和脑疝的区别?
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老师回复:脑栓塞是指因异常的固态、液态、气态物体(被称作栓子)沿血循环进入脑动脉系统,引起动脉管腔闭塞,导致该动脉供血区局部脑组织的坏死,临床上表现为偏瘫、偏身麻木、讲话不清等突然发生的局源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该病占脑血管病的15%-20%.最常见的栓子来源于心脏,约14-%48%的风湿性心脏病病人发生脑栓塞;心肌梗塞、心内膜炎、心房纤颤、心脏手术时易诱发本病;非心源性栓子见于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斑脱落、外伤骨折或气胸、潜水或高空飞行减压不当、孕妇生产等。
脑血栓形成是在脑动脉粥样硬化和斑块基础上,常在睡眠或安静休息时由于血流缓慢、血压偏低等因素的促使下,血液的有形成分附着在动脉的内膜形成血栓,称之为脑血栓。临床上以偏瘫为主要表现。多发生于50岁以后,男性略多于女性。
TIA症状即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多为起病突然,持续时间短,可以出现偏身感觉障碍、偏瘫、单眼失明等,但是TIA的症状多在24小时内恢复正常脑栓塞的栓子是活动的,脑血栓的是静止的。脑出血,俗称脑溢血,属于“脑中风”的一种,是中老年高血压患者一种常见的严重脑部并发症。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最常见的病因是高血压、脑动脉硬化、颅内血管畸形等,常因用力、情绪激动等因素诱发,故大多在活动中突然发病,以内囊出血最多见,临床上脑出血发病十分迅速,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肢体偏瘫、失语等神经系统的损害,由于出血常损伤内囊而出现三偏症状(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对侧同向偏盲)。
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最常见原因是先天性颅内动脉瘤和血管畸形,临床表现为剧烈头疼、喷射性呕吐、脑膜刺激征阳性(最具特征性,是与其他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区别点),一般无肢体偏瘫。当颅腔内某一分腔有占位性病变时,该分腔的压力比邻近分腔的压力高,脑组织从高压区向低压区移位,导致脑组织、血管及神经等重要结构受压和移位,有时被挤入硬脑膜的间隙或孔道中,从而引起一系列严重临床症状和体征,称为脑疝。脑疝是颅压高的晚期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