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绝对卧床休息,稳定情绪
B.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PaCO2增高C.避免用力咳嗽,保持大便通畅
D.控制癫痫发作E.昏迷及排痰困难患者及早行气管切开
答案 : A为什么选择A?
人卫智网主管护师考试老师解析 : 考查脱水治疗的护理最常用高渗性脱水药,如20%甘露醇250ml,在30分钟内快速静脉滴注,每日2~4次,静注后10~20分钟开始颅内压下降,约维持4~6小时,可重复使用。你好!患者不需要绝对卧床休息,所以A错了。以下是颅内压增高的护理要点:
(一)一般护理病人床头抬高15°~30°的斜坡位,有利于颅内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昏迷病人取侧卧位,便于呼吸道分泌物排出。保持呼吸道通畅,持续或间断吸氧。不能进食者,成人每天静脉输液量在1500~2000ml,其中等渗盐水不超过500ml,保持每日尿量不少于600ml,并且应控制输液速度,防止短时间内输入大量液体,加重脑水肿。神志清醒者给予普通饮食,但要限制钠盐摄入量。
加强生活护理,适当保护病人,避免意外损伤。昏迷躁动不安者切忌强制约束,以免病人挣扎导致颅内压增高。(二)病情观察
观察意识、生命体征、瞳孔和肢体活动的变化。意识反映了大脑皮质和脑干的功能状态,是分析病情进展的重要指标;急性颅内压增高早期病人的生命体征常有“二慢一高”现象;瞳孔的观察对判断病变部位具有重要的意义,颅内压增高病人出现病侧瞳孔先小后大,对光反应迟钝或消失,提示发生小脑幕切迹疝的发生;小脑幕切迹疝压迫患侧大脑脚,出现对侧肢体瘫痪,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病理反射阳性。(三)防止颅内压骤然升高
1.卧床休息 保持病室安静,清醒病人不要用力坐起或提重物。稳定病人情绪,避免情绪激烈波动,以免血压骤升而加重颅内压增高。2.保持呼吸道通畅 当呼吸道梗阻时,病人用力呼吸,致胸腔内压力增高,加重颅内压增高。昏迷病人或排痰困难者,应配合医生及早行气管切开术。
3.避免胸、腹腔内压力增高 当病人咳嗽和用力排便时,胸、腹腔内压力增高,有诱发脑疝的危险。因此,要预防和及时治疗感冒。已发生便秘者切勿用力屏气排便,可用缓泻剂或低压小量灌肠通便,避免高压大量灌肠。4.控制癫痫发作
(四)用药的护理1.应用脱水剂 最常用20%甘露醇250ml,在30分钟内快速静脉滴注。每日2~4次。若同时使用利尿剂,降低颅压效果更好。停止使用脱水剂时,应逐渐减量或延长给药间隔,以防止颅内压反跳现象。
2.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主要通过改善血脑屏障通透性,预防和治疗脑水肿,并能减少脑脊液生成,使颅内压下降。常用地塞米松5~10mg,每日1~2次静脉注射;在治疗中应注意防止感染和应激性溃疡。(五)脑疝的急救与护理
脑疝发生后应保持呼吸道通畅,并输氧,立即使用20%甘露醇200~400ml加地塞米松10mg静脉快速滴入,呋塞米40mg静推,以暂时降低颅内压。同时紧急做好术前检查和手术前准备,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瞳孔的变化。对呼吸功能障碍者,立即气管插管进行辅助呼吸。(六)脑室外引流的护理
侧脑室外引流主要用于脑室出血、颅内压增高、急性脑积水的急救,暂时缓解颅内压增高;还可以通过脑室外引流装置监测颅内压变化、采取脑脊液标本进行检验,必要时向脑室内注药治疗。其护理要点是:1.妥善固定 将引流管及引流瓶(袋)妥善固定在床头,使引流管高于侧脑室平面10~15cm,以维持正常的颅内压。
2.控制引流速度和量 引流量每日不超过500ml为宜,避免颅内压骤降造成的危害。3.保持引流通畅 避免引流管受压和折叠,若引流管有阻塞,可挤压引流管,将血块等阻塞物挤出,或在严格无菌操作下用注射器抽吸,切不可用盐水冲洗,以免管内阻塞物被冲入脑室系统,造成脑脊液循环受阻。
4.注意观察引流量和性质 若引流出大量血性脑脊液提示脑室内出血,脑脊液混浊提示有感染。5.严格的无菌操作 预防逆行感染,每天更换引流袋时先夹住引流管,防止空气进入和脑脊液逆流颅内。
6.拔管指征 引流时间一般为1~2周,开颅术后脑室引流不超过3~4天;拔管前应行头颅CT检查,并夹住引流管1~2天,夹管期间应注意病人神志、瞳孔及生命体征变化,观察无颅内压增高症状可以拔管,拔管时先夹闭引流管,以免管内液体逆流入颅内引起感染。拔管后要注意观察有无脑脊液漏出。(七)冬眠低温疗法的护理
目的是降低脑耗氧量和脑代谢率,减少脑血流量,增加脑对缺血缺氧的耐受力,减轻脑水肿。先按医嘱静脉滴注冬眠药物,通过调节滴速来控制冬眠深度,待病人进入冬眠状态,方可开始物理降温。降温速度以每小时下降1℃为宜,体温降至肛温31~34℃较为理想,体温过低易诱发心律失常。在冬眠降温期间不宜翻身或移动体位,以防发生体位性低血压。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若脉搏超过100次/分,收缩压低于100mmHg,呼吸慢而不规则时,应及时通知医生停药。冬眠低温疗法时间一般为3~5日,停止治疗时先停物理降温,再逐渐停用冬眠药物,任其自然复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