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射性呕吐发病原因分析

2013年03月11日 10:23

  1﹒消化道疾病所致

  (1)急性胃炎:餐后数小时发病,特别是有同食者集体发病史,呕吐前多有恶心,呕吐后常感觉轻松,常同时伴有腹痛、腹胀、腹泻等。

  (2)消化性溃疡:周期性、节律性、反复发作性上腹部疼痛是其典型的表现,除恶心、呕吐外,常同时伴有嗳气、反酸,胃镜检查可以确诊。

  (3)幽门梗阻:常由十二指肠溃疡瘢痕愈合引起,少数由胃癌引起。呕吐发生在进餐后6~12小时,多呈喷射状,呕吐量大,甚至有隔夜的宿食。体格检查可见胃型、胃蠕动波、逆蠕动波、振水音。

  (4)肠梗阻:餐后较久或数餐后呕吐,呕吐物带有粪臭味,体格检查可见肠型、肠蠕动波,肠鸣音亢进,可闻及气过水声,严重时可引起肠麻痹,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5)急性阑尾炎:常见发热、恶心、呕吐、转移性腹痛等,体格检查见麦氏点固定性压痛,结肠充气试验阳性。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明显增高。

  (6)过敏性紫癜(腹型):表现为皮肤紫癜;脐周或下腹部阵发性绞痛,伴有压痛,但无腹肌紧张;腹泻及轻重不等的便血;重症可有呕吐;血常规示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轻度增多;出凝血时间、血小板计数正常。

  2﹒其他疾病所致

  (1)咽部受到刺激:由上牙托不适应、抽烟、剧烈咳嗽、鼻窦炎或后鼻孔溢脓引起。恶心、呕吐常发生在晨起,恶心较重,呕吐较少发生,多表现为干呕。

  (2)肝、胆、胰疾病:如急性肝炎、肝硬化、肝脓肿破裂、原发性肝癌、肝淤血、急性胆囊炎、胆道蛔虫症、胆石病或胰腺炎等。常伴有腹痛、胆绞痛、黄疸、发热等,呕吐后腹痛并不减轻。详细询问病史,肝功能检测、血和尿淀粉酶及血清甲胎蛋白测定、腹部B超和CT检查,胆管、胰管造影检查有助于确诊。

  (3)急性腹膜炎:恶心、呕吐伴全腹弥漫性疼痛。体格检查见腹部压痛、反跳痛、肌紧张,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4)泌尿系统病变:如输尿管结石、急性肾盂肾炎、肾梗死等,出现恶心、呕吐的同时,常伴有尿频、尿急、尿痛、血尿、腰痛、腹痛,甚至出现腹膜刺激征。详细询问病史,尿液检查,肾脏B超可协助确诊。

  (5)生殖系统疾病:急性盆腔炎、急性输卵管炎、卵巢囊肿蒂扭转或破裂、异位妊娠破裂等急腹症,除恶心、呕吐外,常有下腹部及腰骶部疼痛,月经不规律或闭经,妇科检查有助于确诊。

  (6)心血管系统:心肌梗死、充血性心力衰竭、急性心包炎、主动脉夹层等均可引起恶心、呕吐。

乡镇助理医师考试辅导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联系我们|招贤纳士|网站声明|销售网点
服务热线:400-111-8166 (服务时间:8:00-21:30)
北京市朝阳区华威南路弘善家园415号底商二层 
Copyright 2008-2018   人民卫生出版社主办   京ICP备:05067302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1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