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证】
1﹒诊断性穿刺
鉴别胸腔积液性质,明确病因;通过穿刺测压判断气胸类型。
2﹒治疗性穿刺
大量胸腔积液或气胸患者通过抽液或抽气可以减轻压迫症状,缓解呼吸困难;减轻渗出性胸膜炎患者中毒症状,减少胸膜粘连;胸腔内注射药物。
【禁忌证】
1﹒体质衰弱、病情危重难以耐受穿刺术者。
2﹒凝血功能障碍患者在未纠正前不宜穿刺。
3﹒有精神疾病或不合作者。
4﹒疑为胸腔包虫病患者,穿刺可引起感染扩散,不宜穿刺。
5﹒穿刺部位或附近有感染。
【操作方法】
(一)胸腔穿刺抽液术
1﹒体位 嘱患者取坐位骑跨在靠背椅上,面向椅背,双前臂置于椅背上,头部置于前臂上。不能起床者取半卧位,患侧前臂上举抱于枕部。
2﹒确定穿刺点 穿刺点取胸部叩诊实音最明显处,一般在肩胛线或腋后线第7~8 肋间,亦可选腋中线第6~7 肋间或腋前线第5 肋间穿刺。积液量少或包裹性积液患者,应根据X 线或超声检查定位穿刺。
3﹒术者戴口罩及帽子,穿刺部位皮肤常规消毒,打开胸穿包,戴无菌手套,铺洞巾,用2%利多卡因自皮肤到壁层胸膜进行局部麻醉。
4﹒检查穿刺针和三通活栓是否通畅,并将穿刺针的三通活栓转到与胸腔关闭处。术者以左手食指和中指固定穿刺部位皮肤,右手持穿刺针在穿刺部位靠近肋骨上缘垂直进针,当进针阻力突然消失时,提示已进入胸腔,即停止进针。接上50ml 注射器,转动三通活栓进行抽液。助手用止血钳协助固定穿刺针,以防刺入过深损伤肺组织。注射器抽满后,转动三通活栓排出液体。无三通活栓时可用硅胶管和穿刺针相连,用止血钳夹住硅胶管后进行穿刺,进入胸腔后再连接注射器,松开止血钳即可进行抽液。
5﹒穿刺完毕,拔出穿刺针,压迫穿刺点片刻,常规消毒覆盖无菌纱布,胶布固定,嘱患者静卧。
6﹒观察患者呼吸、血压、脉搏及有无胸闷、气短等不良反应至少半小时以上。
(二)胸腔穿刺测压抽气术
1﹒检查人工气胸测压表,了解通路开关是否通畅,有无漏气。
2﹒嘱患者取仰卧位,前臂上举抱于枕部。根据X 线确定穿刺点。穿刺点取胸部叩诊为鼓音或听诊呼吸音降低最明显处,一般在锁骨中线第2 肋间或腋前线第4~5 肋间穿刺。
3﹒穿刺方法同上述抽液方法。有落空感后连接气胸箱,助手将通路开关转动至测压处,可见表内液体上下波动,酌情将穿刺针进2~5mm 并测压,记录抽气前压力。将通路开关转动至抽气处抽气,记录抽气量。抽气过程中不断观察胸腔内压力变化,当胸腔内压力降至-0.25~-1.0kPa 时,即停止抽气。观察2~3min,如胸腔内压力无变化,提示为闭合性气胸。若压力又迅速上升,提示为张力性气胸。如抽气前胸腔内压力在0 上下波动,抽气对其影响不大,提示为交通性气胸。后两种气胸应改行胸腔闭式引流术。
4﹒穿刺完毕,拔出穿刺针,压迫穿刺点片刻,常规消毒覆盖无菌纱布,胶布固定,嘱患者静卧。
5﹒观察患者呼吸、血压、脉搏及有无胸闷、气短等不良反应至少半小时以上。次日摄胸片复查。
【注意事项】
1﹒术前必须征求患者及家属意见,签字同意后实施。
2﹒术前消除患者顾虑,取得配合;对精神紧张者可术前半小时口服可待因30mg 或肌注地西泮10mg。
3﹒术前应明确积液的大致位置,并行B 超定位。穿刺时应保持与B 超定位检查相同的体位,并常规体检,确定无误后进行穿刺。
4﹒穿刺针应沿肋骨上缘垂直进针,以免损伤肋骨下缘处的血管和神经。避免在第9 肋间以下穿刺,以免穿透横膈损伤腹腔脏器。
5﹒穿刺抽液不宜过多、过快。诊断性穿刺,50~100ml 即可;减压为目的者,首次不超过600ml,以后每次不超过1000ml;如为脓胸,每次尽量抽尽,根据需要可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
6﹒严格无菌操作,避免胸膜腔感染。
7﹒动作轻巧,进针不可太深,避免肺损伤。防止空气进入胸膜腔。
8﹒密切观察患者反应,若出现面色苍白、出汗、剧痛或昏厥等胸膜反应;或出现连续性咳嗽、咳泡沫痰,应立即停止抽液,平卧、吸氧,必要时皮下注射肾上腺素0.5mg。
9﹒若须注入药物,抽液后接上备有药物的注射器,加10~20ml 生理盐水稀释后缓慢注入。完毕后嘱患者卧床2~4h,并不断变换体位,使药物在胸腔内均匀涂布。
【并发症及其处理】
1﹒气胸
胸腔穿刺抽液时发生率3%~20%。产生原因一种为气体从外界进入,如接头漏气、更换穿刺针或三通活栓使用不当。这种情况一般不需处理,预后良好。另一种为穿刺过程中误伤脏层胸膜和肺脏所致。无症状者应严密观察,摄片随访。如有症状,则需行胸腔闭式引流术。
2﹒出血
穿刺针刺伤可引起肺内、胸腔内或胸壁出血。少量出血多见于胸壁皮下出血,一般无需处理。如损伤肋间动脉可引起较大量出血,形成胸膜腔积血,需立即止血,抽出胸腔内积血。肺损伤可引起咯血,小量咯血可自止,较严重者按咯血常规处理。
3﹒胸膜反应
部分患者穿刺过程中出现头昏、面色苍白、出汗、心悸、胸部压迫感或剧痛、昏厥等症状,称为胸膜反应。多见于精神紧张患者,为血管迷走神经反射增强所致。此时应停止穿刺,嘱患者平卧、吸氧,必要时皮下注射肾上腺素0.5mg。
4﹒胸腔内感染
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主要见于反复多次胸腔穿刺者。为操作者无菌观念不强,操作过程中引起胸膜腔感染所致。一旦发生应全身使用抗菌药物,并进行胸腔局部处理,形成脓胸者应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必要时外科处理。
5﹒复张性肺水肿
多见于较长时间胸腔积液者经大量抽液或气胸患者。由于抽气过快,肺组织快速复张引起单侧肺水肿,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低氧血症和低血压。大多发生于肺复张后即刻或1 小时内,一般不超过24 小时。患者表现为剧烈咳嗽、呼吸困难、胸痛、烦躁、心悸等,继而出现咳大量白色或粉红色泡沫痰,有时伴发热、恶心及呕吐,甚至出现休克及昏迷。处理措施包括纠正低氧血症,稳定血流动力学,必要时给予机械通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