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流产术后进一步的检查与诊断

2012年11月15日 11:19

  进一步的检查与诊断

  诊疗思维提示 经过询问病史和妇科检查,初步考虑该患者为以腹痛为主的急性盆腔炎症。该疾病的诊断主要根据病史、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确诊,具体诊断标准见表7-1.其中由于PID的临床表现各异,可因不同的个体、不同的病程长短,其临床表现也不同,不能仅依靠临床表现做出判断,其阳性预测值为65%~90%,因此需要一定的辅助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B超、宫颈管分泌物涂片镜检、免疫荧光检测及培养、后穹隆积液穿刺涂片镜检及培养、子宫内膜活检、腹腔镜探查,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安排适宜的检查。其中腹腔镜探查诊断PID标准为:①输卵管表面明显充血;②输卵管管壁水肿;③输卵管伞端或浆膜面有脓性渗出物;同时提取感染部位的分泌物做细菌培养和药敏实验。该项检查适用于设备齐全、技术熟练的医院。

  病原体的检测需要进行颈管分泌物及后穹隆积液穿刺的涂片镜检、免疫荧光检测及培养、药敏实验,可明确诊断及指导治疗,其中免疫荧光检测用于衣原体检测,沙眼衣原体抗原检测是目前临床最为常用的方法,有直接免疫荧光法、酶联免疫吸附法,支原体常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以上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血清抗体检测方法用于检测血清中沙眼衣原体、支原体的抗体滴度,以酶联免疫吸附法较为敏感,但对于无并发症的病例诊断意义不大。颈管分泌物革兰染色检测到淋病奈瑟菌可确诊。超声检查是简便实用的常用方法,超声所见包括输卵管增粗、管腔积液、盆腔积液、附件区包块,多普勒检测显示输卵管充血。

  该患者入院后进一步检查,血常规WBC 13.0×109/L,中性粒细胞79%,阴道分泌物生理盐水涂片见到大量白细胞;B型超声报告:宫腔内未见异常光团回声,双侧输卵管增粗、后穹隆积液30mm;宫颈管分泌物培养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结合病史,诊断为PID.

  诊疗思维提示 在PID诊断过程中,需要进一步进行如下的主要鉴别诊断:

  1. 急性阑尾炎

  有不洁饮食史、有转移性右下腹痛病史,伴有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的异常表现,体检麦氏点有压痛,出现腹膜炎时反跳痛阳性。应警惕发生急性阑尾炎周围脓肿后又波及输卵管,引起输卵管炎。

  2. 卵巢囊肿破裂或蒂扭转

  约10%的卵巢囊肿可以并发蒂扭转,约3%的卵巢囊肿会发生破裂,但既往多有卵巢囊肿病史,且多有明显诱因,如突然的体位变动、妊娠分娩、腹部外伤、性交、妇科检查等,腹痛部位多为卵巢囊肿所在的一侧下腹部,蒂扭转发生时的腹痛剧烈,并常伴有恶心、呕吐或休克,囊肿多为中等大小、瘤蒂长且活动度良好;囊肿破裂时因破裂口大小、囊内容物性质的不同,导致腹痛症状表现不一。超声检查可以初步了解卵巢囊肿的大小、性质。

  3. 流产

  流产时有腹部疼痛、阴道出血,伴发感染时可有宫颈或阴道异常黏液脓性分泌物、宫颈举痛、血沉加快、血白细胞增高,严重时发展为腹膜炎、败血症、感染性休克,实验室检测多为厌氧菌和需氧菌的混合感染。但患者有明确的停经史、早孕反应、宫腔排出物为妊娠产物,血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增高、超声检查可见子宫增大,宫腔内有妊囊。

  4. 肠炎

  可有不洁饮食史,多以腹泻为主,伴有呕吐,严重时有脱水症状,大便化验有白细胞,经抗菌药、补水、纠正体内酸碱平衡治疗后腹痛、腹泻会很快好转。

  该患者便、尿常规均无异常发现,B型超声检查未见盆腔肿物,宫腔内无异常回声,结合病史,可排除以上鉴别诊断。

下一篇:体格检查
初级护师执业资格考试辅导
名称:  2019年护师系统精讲班
辅导班特色:  按照考试大纲尽可能多的覆盖各章节考点,课程讲解细致,同时结合实际考试。每节课配套同步练习,2次全真模拟考试,不限次专家答疑。
价格:  500
购买:   购买
名称:  2019年护师精品协议班
辅导班特色:  按照考试大纲尽可能多的覆盖各章节考点,课程讲解细致,同时结合考试实际。包括系统精讲+考点串讲课程+考点微课,每节课配套同步练习,2次全真模拟考试,不限次专家答疑。<span style="color: rgb(229, 51, 51);">签约学习,不通过考试第二年免费重学。</span>
价格:  900
购买:   购买
名称:  2019年护师零风险通关班
辅导班特色:  按照考试大纲尽可能多的覆盖各章节考点,课程讲解细致,同时结合考试实际。包括系统精讲+考点串讲课程+考点微课,每节课配套同步练习,4次全真模拟考试,不限次专家答疑。<span style="color: rgb(229, 51, 51);">签约学习,不通过考试退还学费。</span>
价格:  1100
购买:   购买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联系我们|招贤纳士|网站声明|销售网点
服务热线:400-111-8166 (服务时间:8:00-21:30)
北京市朝阳区华威南路弘善家园415号底商二层 
Copyright 2008-2018   人民卫生出版社主办   京ICP备:05067302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1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