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常见的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常伴高血压。
临床表现
闭塞部位 | 主干闭塞的表现 |
---|---|
大脑中动脉 |
①对侧三偏症状(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和同向性偏盲);②主侧半球受累可出现失语症,非主侧半球受累可见体象障碍
|
大脑后动脉 | 对侧同向性偏盲 |
椎- 基底动脉 | 常引起脑干广泛梗死,出现脑神经、锥体束及小脑症状,常因病情危重死亡 |
诊断要点
发病年龄 | 50 岁以上多见 |
---|---|
危险因素 | 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TIA)或高血压、糖尿病等危险因素 |
起病特点 | 发病急起,可缓慢加重 |
主要表现 |
常于安静状态或休息时出现偏瘫、偏盲、偏身感觉障碍、失语等局部损害症状
大多无明显头痛和呕吐
一般无意识障碍
|
脑脊液 | 基本正常 |
CT | 24 小时后病灶区在CT 扫描中呈低密度灶 |
鉴别诊断
鉴别要点 | 缺血性脑卒中 | 出血性脑卒中 | ||
脑血栓 | 脑栓塞 | 脑出血 | 蛛网膜下腔出血 | |
常见病因 | 动脉粥样硬化 | 心脏瓣膜病、房颤 | 高血压和糖尿病 | 动脉瘤或血管畸形 |
TIA 史 | 较多见 | 少见 | 少见 | 无 |
发病情况 | 安静、休息时 | 不定 | 活动、激动时 | 活动、激动时 |
发病缓急 | 较缓(小时、天) | 最急(秒、分) | 急(分、小时) | 急(分) |
头痛(意识清时) | 多无 | 多无 | 常有 | 剧烈头痛和呕吐 |
呕吐 | 少见 | 少见 | 多见(早期呕吐) | 最多见(剧烈) |
血压 | 正常或增高 | 多正常 | 明显增高 | 正常或增高 |
瞳孔 | 多正常 | 多正常 | 患侧有时大 | 多正常 |
眼底 | 动脉硬化 | 可见动脉栓塞 |
动脉硬化,可见视网膜出血
|
可见玻璃体膜下出血 |
意识障碍 | 多无或较轻 | 多无或较轻 | 常有,进行性加重 | 无或有谵妄 |
局灶体征(偏瘫、失语、脑神经麻痹等)
|
明显,常成为患者主诉
|
明显,常成为患者主诉
|
常有,但患者意识不清,不能诉述或不易检查
|
常无,或偶有轻偏瘫 |
脑膜刺激征 | 多无 | 多无 | 可有 | 明显 |
脑脊液 | 多正常 | 多正常 | 压力增高,含血 | 压力增高、血性 |
CT | 脑内低密度区 | 脑内低密度区 | 脑内高密度区 |
蛛网膜下腔或脑室内高密度区
|
MRI |
T1 加权像示低信号区,T2 加权像示稍高信号区
|
T1 加权像示低信号区,T2 加权像示稍高信号区
|
T1 加权像示脑内高信号区,T2 加权像示脑内高信号区
|
T1 加权像示蛛网膜下腔或脑室内高信号区
|
DSA |
可能见阻塞的血管
|
可能见阻塞的血管
|
不肯定 |
可见动静脉血管畸形或动脉瘤
|
急性期治疗
急性期治疗措施包括:早期溶栓治疗、抗凝治疗、血液稀释疗法、降纤治疗、血管扩张剂、手术治疗等,但急性期一般不用降压药,除非血压过高。
相关习题:
(1~2 题共用备选答案)A.椎- 基底动脉血栓形成
B.脉大脑前动血栓形成
C.大脑中动脉血栓形成D.蛛网膜下腔出血
E.小脑出血1.有眩晕、眼震、构音障碍、交叉性瘫痪,见于
2.有偏瘫、同向性偏盲、偏身感觉障碍,见于答案:1.A 2.C
上一篇:脑血管疾病:脑栓塞
下一篇:感觉系统:障碍诊断及临床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