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护理

2013年01月31日 11:12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护理措施是初级护师考试大纲要求掌握的内容,人卫智网考试整理如下:

  (一)概述

  慢性白血病按细胞类型分为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三型,我国以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简称慢粒)为多见,其临床特点病程缓慢,粒细胞明显增多,可有脾肿大。慢粒以中年最多见,且男性多于女性。

  (二)临床表现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自然病程可分为慢性期、加速期及急性变期。

  1.慢性期——起病缓慢,早期常无自觉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可出现乏力、消瘦、低热、多汗或盗汗等代谢亢进的表现。脾大常为最突出体征,随病情进展脾脏可达脐水平甚可伸入盆腔。若发生脾梗死时。压痛明显。多数病例可有胸骨中下段压痛。慢性期可持续1~4年。

  2.加速期及急性变期——起病后1~4年,约70%慢粒患者可进人加速期。加速期主要表现为不明原因的发热。骨关节痛。贫血、出血加重,脾脏迅速肿大。加速期从几个月至l~2年即进入急性变期,急性变期表现与急性白血病相似。

  (三)有关检查

  1.血象——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疾病早期白细胞计数多在50×109/L以下,晚期可达l00×109/L以上。各阶段中性粒细胞均增多,以中幼、晚幼、杆状核粒细胞为主,原始粒及早幼粒<10%.早期血小板计数正常或增多;晚期血小板可明显下降,并可出现贫血。

  (图1,一例慢性期CML患者外周血涂片)

  低倍镜下显示细胞计数,可以看到白细胞计数显著增加。

  高倍镜下显示处于各个阶段的成熟期状态的细胞。

  2.骨髓象——骨髓呈现粒细胞系列增生明显至极度活跃,中幼粒、晚幼粒、杆状核粒细胞明显增多,慢性期原始粒细胞<10%,急性变期可明显增高达30%~50%或更高。

  (图2,CML患者骨髓穿刺显示粒系增生为主,其中明显存在早期形态的细胞)

  (图3,一例慢性期CML患者骨髓活检涂片)

  3.染色体检查及其他——90%以上慢粒患者血细胞中出现Ph染色体。少数患者Ph染色体星阴性,此类患者预后较差。血及尿中尿酸浓度增高,与化疗后大量白细胞破坏有关。

  (四)诊断要点

  临床表现:贫血、脾大及Ph染色体阳性对诊断有帮助,确诊主要依靠血象及骨髓象。

  (五)治疗

  1.化学治疗:化疗药物有白消安、羟基脲、二溴甘露醇、氮芥类药物,其中首选白消安。其次为羟基脲。

  2.干扰素

  3.骨髓移植

  4.其他

  5.慢粒急性变的治疗

  (六)护理问题

  1.有感染的危险——与慢粒正常粒细胞减少有关。

  2.活动无耐力——与慢粒贫血有关。

  3.知识缺乏——缺乏慢粒疾病知识。

  4.潜在并发症:加速期至急性变期。

  (七)护理措施

  1.休息与活动

  2.饮食

  3.症状护理

  4.药物护理

  5.病情观察

  (八)健康教育

  1.慢性期缓解后患者的指导应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疾病知识,争取缓解时间延长;缓解时体内仍然存在白血病细胞,使患者对此应有所了解,便于积极主动自我护理。帮助患者建立长期养病生活方式,缓解后可以工作或学习,但不可过劳,要安排好休息、锻炼、睡眠、饮食,按时服药、定期门诊复查,保持情绪稳定,家庭应给予患者精神、物质多方面支持。出现贫血、出血加重、发热、脾脏增大时,要及时去医院检查,以防急性变发生。

  2.预后本病未经治疗中位数生存时间约为3.1年,治疗后为3~4年,l5%患者可存活5年以上,起病后1~4年间70%慢粒患者可进入加速期至急性变期,急性变疗效差,多数患者于几周或几个月内死亡。

初级护师执业资格考试辅导
名称:  2019年护师系统精讲班
辅导班特色:  按照考试大纲尽可能多的覆盖各章节考点,课程讲解细致,同时结合实际考试。每节课配套同步练习,2次全真模拟考试,不限次专家答疑。
价格:  500
购买:   购买
名称:  2019年护师精品协议班
辅导班特色:  按照考试大纲尽可能多的覆盖各章节考点,课程讲解细致,同时结合考试实际。包括系统精讲+考点串讲课程+考点微课,每节课配套同步练习,2次全真模拟考试,不限次专家答疑。签约学习,不通过考试第二年免费重学。
价格:  900
购买:   购买
名称:  2019年护师零风险通关班
辅导班特色:  按照考试大纲尽可能多的覆盖各章节考点,课程讲解细致,同时结合考试实际。包括系统精讲+考点串讲课程+考点微课,每节课配套同步练习,4次全真模拟考试,不限次专家答疑。签约学习,不通过考试退还学费。
价格:  1100
购买:   购买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联系我们|招贤纳士|网站声明|销售网点
服务热线:400-111-8166 (服务时间:8:00-21:30)
北京市朝阳区华威南路弘善家园415号底商二层 
Copyright 2008-2018   人民卫生出版社主办   京ICP备:05067302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1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