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的一般状况是考试大纲要求掌握内容,人卫智网整理如下:
1.发病部位:颌骨,手、足,长骨,胫骨,锁骨,肱骨,股骨,肋骨,椎骨体,环状软骨,颅面骨:颅底,蝶骨,岩骨,筛骨,鼻窦,额骨,颞骨,枕骨,颧骨。
2.临床表现:女性多于男性(2:1),27例中,78%为女性。多见于儿童、青少年,89%<40岁(74%<30岁)。下颌骨多于上颌骨,以下颌骨磨牙区、前磨牙区、磨牙区前方为多,多囊。单发多于多发,颌骨膨胀44%,伴局部疼痛或触痛、牙移位、移动、牙根吸收,78%与牙有关。
3.影像学表现:X线表现为单房或多房阴影,有骨或骨小梁发生,边界清楚,常呈蜂窝状或皂泡状外观,骨皮质变薄,但很少穿破。CT表现为溶骨性,无特异性。MR的T1和T2加权像均表现为低至中等强度的信号。
4.病理学表现:病变主要成分为富于血管的结缔组织,内有纺锤型成纤维细胞、炎性单核细胞,多核巨细胞少、核数目少、细胞小,分布不均匀,聚集于血管周围。病变中可见明显出血,外围见到类骨质及骨小梁。
上一篇:疥疮的传染途径
下一篇:钩端螺旋体病的鉴别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