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脉肢体病证的辩证施护是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要求的内容,人卫智网提供相关信息供参考。
(1) 行痹:①病人表现为恶寒喜暖,得热则舒,应往在温暖、向阳、 避风的房间。病室要清洁整齐,安静舒适。
② 注意保暖,不宜在寒冷季节或阴雨天气到室外活动,预防因复感风寒而加重病情。可于疼痛剧烈的部位加用护套,鼓励患者多晒太阳。
③ 注意观察病情变化,本证初起多有恶寒发热等表证,痹阻日久又可出现关节肿大,畸形、屈伸不利,甚至僵直,不能行动,严重者难治。如病邪深入脏腑,则出现脏腑证候,其中以心痹为多见,应按心痹施护。
④ 中药宜温热服,并严密观察服药后的反应。如关节疼痛剧烈的病人,治疗上常用附子、川乌药等毒副作用较强的药,使用这些药物时剂量应由小量开始,逐渐增加,久煎或与甘草同煎可缓解毒性。服药后患者若有唇舌、手足发麻、恶心、心慌、脉迟等中毒症状时,应通知医生的酌情减轻药量或停止服用。对于药性比较峻猛、毒副作用较大的虫类药物,如全蝎、蜈蚣等,可研末装入胶囊内吞服。如采用西药抗风湿治疗时,也应注意观察其副作用。
⑤ 针灸疗法,常穴位有肩髃、曲池、尺泽、合谷、环跳、阳陵泉、足三里、膝眼、委中、风市等。
⑥ 宜湿性饮食,忌生冷。如病变只以关节局面部症状为主,不发热,亦无脾胃症状时,饮食可以随意,无须多加限制,如米面粗粮、新鲜水果蔬菜等。
⑦ 药酒对于治疗风寒湿痹有显著疗效,临床常用的药酒有五加皮酒、国公酒、虎骨酒、木瓜洒、蛇酒等。
(2)痛痹:① 患者明显畏寒,受寒则冬痛更甚,所以室湿应较一般为高。并应注意局面部保暖,多加衣被。
② 慢性患者长期卧床,应注意定时更换体位,将罹患关节保持功能位置,在疼痛缓解后,协助患者进行功能锻炼,以免肌肉萎缩或关节畸形,并应注意皮肤护理,预防发生褥疮。
③ 可采用局部湿热疗法,如灸法、熏蒸、热敷、拔火罐等。熏洗和熨贴疗法对痹证引起的疼痛有明显效果。如坎离砂醋调外敷;食盐、葱白炒热后熨贴患处;松节油、牛膝煎水热敷等。亦可用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疏风通络的中药做离子透入治疗。
④ 中药应热服,并注意服药后的反应。
⑤ 饮食宜温热,忌生冷。可多用姜椒等温热性调料,以助热散寒。酒类性热,又能通经活络,可酌情选用。
(3)着痹:① 病因以湿为主,故病室宜温暖干燥。多曝晒,阴潮湿气候要提高室温以驱散潮气。
② 患者一般疼痛不重,以酸麻胀木为主,关节可有肿胀。但因身体沉重,懒言懒动,活动过少,返致气血失畅,易致关节肌肉萎缩,故应鼓励患者尽重活动。
③ 配合按摩、梅花针等疗法,可以预防和治疗肌肉萎缩、关节畸形、缓解症状。
④ 中药和饮食宜湿热报。可多配合选用燥湿之品,如苡仁、鳝鱼、鳗鱼、扁豆、蚕豆、赤小豆等。
(4)热痹:① 病室宜凉爽通风,光线柔和。关节虽然红肿热痛,但不可直接吹风。
② 关节肿胀明显、疼痛剧烈、兼有发热时,应使其卧床休息,将患肢垫起。痛不可触者,可将患处暴露,减少接触,协助患者选择舒适卧位,设法减轻疼痛,如行动不便的患者,可放置脚踏、木拐等。待疼痛缓解后,逐渐增加活动锻炼。
③ 局部禁止用湿热疗法。可用黄芩煎水冷湿敷。
④ 中药宜温服或偏凉服。
⑤ 饮食以清热疏利食品为主,忌食辛辣刺激之物。可多食丝瓜、苋菜、绿豆、冬瓜、菱角、藕、香蕉、西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