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
  • 课程
  • 资讯
  • 我的账户
  • 我的卡券
  • 我的订单
  • 我的协议
  • 申请重学
  • 个人中心
  • 退出登录

绑定手机号

获取短信码
获取短信码
恭喜您获得新人专享红包,可在“我的卡券“中查看使用!
关 闭

【护士执业】考点解读:中暑病人的护理

时间:2020-08-04 18:02:02

中暑病人的护理

病因

正常人的体温一般恒定在37℃左右,是通过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作用,使产热和散热处于动态平衡的结果。当环境温度较高(室温超过35℃)、强辐射热,或气温虽未达高温,但湿度高及通风不良的环境下无足够防暑降温措施,在此环境中劳动到一定时间均可发生中暑。人体散热方式有辐射、蒸发、对流及传导。当环境温度较高,潮湿及空气流通不畅,以上4种散热方式均发生障碍时,热量在体内聚集而致中暑。年老体弱、慢性病病人或过度疲劳而对高温的耐受性降低更易发生

临床表现

1.热衰竭(又称中暑衰竭)

为最常见的一种。多由于大量出汗导致失水、失钠,血容量不足而引起周围循环衰竭。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晕、口渴、皮肤苍白、出冷汗、脉搏细数、血压下降、昏厥或意识模糊,体温基本正常

2.热痉挛(又称中暑痉挛)

大量出汗后口渴而饮水过多,盐分补充不足,使血液中钠、氯浓度降低而引起肌肉痉挛。以腓肠肌痉挛最为多见,体温多正常

3.热射病(又称中暑高热)

热射病又称中暑高热,以高热、无汗、意识障碍“三联征”为典型表现。高温环境下大量出汗仍不足以散热或体温调节功能障碍出汗减少致汗闭,可造成体内热蓄积。早期表现头痛、头昏、全身乏力、多汗,继而体温迅速升高,可达40℃以上,出现皮肤干热,无汗、谵妄和昏迷,可有抽搐,脉搏加快,血压下降,呼吸浅速等表现。严重者可出现休克、脑水肿、肺水肿、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及肝、肾功能损害甚至昏迷等严重并发症

护理措施

1.病情观察

昏迷者则应定时测生命体征、观察意识状态及体温的变化,并记录

2.症状护理

(1)双下肢腓肠肌发作痉挛时,协助病人按摩局部以减轻疼痛

(2)高热者可在大血管处放置冰袋,可用冰水或乙醇全身擦浴,同时按摩四肢、躯干皮肤,防止皮肤血管收缩血流淤滞,使血管扩张促进散热。同时使用药物降温时注意观察该药副作用,每15分钟测肛温1次。热射病物理降温时应暂停降温的肛温是38℃

(3)昏迷者按昏迷护理常规进行,如头偏向一侧、吸痰、翻身、拍背保持呼吸道通畅,做好口腔、皮肤清洁,预防感染

(4)惊厥者遵医嘱用地西泮静脉或肌内注射,使用开口器以防舌被咬伤

3.保持室温以20~25℃为宜,要有良好通风

4.要注意输液速度,对老年人及原有心脏病者,输液速度要适中,避免发生左心衰竭


课程推荐
× 优惠券被抢光了
回到
顶部
微信
公众号
QQ
微博
资料
下载
免费
试听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