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肝炎临床表现与分型

2015年09月01日 14:10
  病毒性肝炎是由各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传染病。包括甲型病毒性肝炎(简称甲型肝炎)、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型肝炎)、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丙型肝炎)、丁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丁型肝炎)、戊型病毒性肝炎(简称戊型肝炎)。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乏力、食欲减退、厌油腻、恶心、腹胀、肝肿大及肝功能异常,部分病例可出现黄疸,也可表现为无症状感染。

  临床表现

  潜伏期

  各型肝炎的潜伏期平均为:甲型肝炎30日、乙型肝炎70日、丙型肝炎50日、丁型肝炎同乙型肝炎、戊型肝炎40日。

  临床表现及分型

  1)急性肝炎

  (1)急性黄疸型肝炎:可分为3期,总病程约2~4个月。

  黄疸前期 甲型肝炎与戊型肝炎起病较急,常伴发热、乏力、食欲缺乏、厌油腻、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尿色加深。少数病例则以上呼吸道症状为主要表现。乙型肝炎与丙型肝炎发病较慢,常无发热,而乙型肝炎常有血清病样表现,如皮疹、关节疼等,其他与甲、戊型肝炎相似。该期持续1~21日,一般5~7日。

  黄疸期 自觉症状好转,但巩膜及皮肤出现黄染尿色继续加深,约于2周内达高峰。可出现皮肤瘙痒、大便颜色变浅、肝肿大、肝触痛,部分患者有轻度脾大,肝功能出现异常。本期持续2~6周。

  恢复期 黄疸逐渐消退,症状消失,肝脾回缩,肝功能逐渐恢复正常。本期持续2周至4个月,平均1个月。

  (2)急性无黄疸型肝炎 是一种轻型肝炎,不易被发现,但发生率高于黄疸型。

  2)慢性肝炎 仅见于乙、丙、丁3种肝炎。

  (1)慢性迁延性肝炎:急性肝炎迁延半年以上,临床上反复出现头晕、乏力、上腹部不适、恶心、厌油腻、肝区不适、肝肿大有触痛,脾可轻度肿大,少数患者可有低热。肝功能显示血清转氨酶反复或持续升高。病程迁延可达数年,即转为慢性活动性肝炎。

  (2)慢性活动性肝炎:病程超过半年,一般情况差各项症状明显示,肝肿大,质地中等以上,伴肝掌、蜘蛛痣、毛细血管扩张或肝病面容。进行性脾肿大,肝功能持续异常,并可伴有肝外器官损害,自身抗体升高等特征。

  3)重型肝炎 较少见但病死率极高,5型肝炎均可发展为重型肝炎。

  (1)急性重型肝炎:亦称暴发性肝炎。起病急,病情发展迅速,可有发热、食欲缺乏、恶心、频繁呕吐、极度乏力等明显的消化道及全身中毒症状;黄疸逐渐加深;肝脏进行性缩小;可有出血倾向、中毒性鼓肠、肝臭、少量腹水,急性肾衰竭(肝肾综合症),起病2周内出现不同程度的肝性脑病,预后不良。

  (2)亚急性重型肝炎:亦称亚急性肝坏死。急性黄疸型肝炎起病2周以上出现精神、神经症状,肝炎症状急剧增重,黄疸迅速加深≥171μmol/L(10mg/dl),出现出血、腹水等表现;凝血酶原活动度低于40%.本型病程可达数月,易发展为坏死后肝硬化。

  (3)慢性重型肝炎:亦称慢性肝炎亚急性肝坏死。表现同亚急性重型肝炎,是在慢性肝炎(肝硬化或携带者)基础上发生的亚急性重型肝炎。

  (4)淤胆型肝炎:亦称毛细胆管炎型或胆汁淤积型肝炎,主要表现为较长时间(2~4个月或更长)的肝内梗阻性黄疸,黄疸具有三分离特征,即消化道症状轻,ALT上升幅度低,凝血酶原时间延长或凝血酶原活动度下降不明显与黄疸重呈分离现象。出现为皮肤瘙痒、粪便颜色变浅、肝肿大和梗阻性黄疸的化验结果。

乡镇助理医师考试辅导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联系我们|招贤纳士|网站声明|销售网点
服务热线:400-111-8166 (服务时间:8:00-21:30)
北京市朝阳区华威南路弘善家园415号底商二层 
Copyright 2008-2018   人民卫生出版社主办   京ICP备:05067302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110号